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讲究诚信,反映了人们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美国中小学非常重视诚信教育。 寓意深刻的“诚实节” 对于威斯康星州的中小学生来说,每年的5月2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要过“诚实节”,又叫“不说谎纪念日”。各个学校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诚实教育。 “诚实节”是为纪念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而设立的,他因为坚持真理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这个孩子名叫埃默纽·坦南,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后来,开小酒店的诺顿夫妇收养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将其招为义子。3年后的一天晚上,埃默纽刚刚睡着,便被楼下一阵激烈的敲打声弄醒。他连忙起床,穿好衣服,匆匆下楼。8岁的孩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继父和继母正在凶残地谋杀一个在店里寄宿的小贩。第二天一大早,继父走进埃默纽的房间,教他如何用假话谎言来回答警察的提问。他坚决表示,自己不愿意撒谎。发现义子不肯就范,诺顿夫妇凶相毕露,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拼命地用柳条抽打,逼迫其说谎。在被抽打了两个小时之后,埃默纽已经奄奄一息了。然而他在呻吟中回答说:“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就这样,小男孩给活活打死了。 事后,杀害两条人命的诺顿夫妇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为了永久地纪念这个诚实而勇敢的孩子,威斯康星州政府建造了一块纪念碑,上面摆放着埃默纽的塑像。碑上刻写道:“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州政府还通过立法,把每年的5月2日定为“诚实节”。 事事强调诚实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一直致力于诚信教育。翻开中小学的基础教材,就能发现这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 其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寓意非常深刻:一位要选择接班人的国王把花种发给全国的每一个孩子,许诺说能种出最美的花的人就是未来的国王。当评选的那一天到来时,绝大多数小孩端着的都是盛开的鲜花。惟一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名叫杨平,他却被国王选中了。原来发到孩子们手中的花种事先已经煮过,不可能发芽。国王这次测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选出最诚实的人。正如课文最后归纳的那样——“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不久前,美国一所学校曾发生多名中学生弄虚作假的事件,他们将某个网站的材料抄在生物作业本上。生物老师发现后,将这几个学生该课程的成绩判为“0”分。她在第一天上课时,就与学生约法三章: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欺骗剽窃。为慎重起见,该协议还由家长签字认可。这位老师激动地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要比通过生物课重要得多,因为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处处讲究规则 美国的中小学对规则和团队精神极为重视,让学生们把规则和个性区分得清清楚楚。懂得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绝对不可混淆。 例如,在教室门口,一般都会悬挂一块牌子,上面写道——“禁止吃食物,禁止喝饮料”。此举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既然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那么,遵守课堂纪律,就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它还是一种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同学的尊重。诚信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会尊重别人的人。在美国中学的课堂里,如果老师发现学生被警告多次之后仍然不听,还在吃零食或者讲闲话,那就可以根据学校的规定,打电话通知孩子的父母,把他领回去。 再如,学校要求学生爱惜课本,不准乱涂乱画。在美国的公办学校,学生是循环使用课本的。应届的学生毕业之后,要把自己读过的课本还给学校图书馆,下一届学生再借出来继续用。这些课本虽然经过多次循环,依然完好如初:书的角没有卷起来,里里外外都很干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 另外,学生离开座位后,能自觉地把椅子贴着课桌放回原处,即使两分钟后会返回,也坚持这样做。在课桌椅上,看不到涂鸦的文字、图画或刀痕。洗手间的卫生保持得很好,墙壁上没有乱七八糟的话语或图画…… 正是通过这些看起来的一件件小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为他人着想的团队精神。从而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的诱惑,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尽管美国中小学的教室极具特色,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却很少看到学生上课吵吵闹闹,随意散漫;课后打打闹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应该说,这一切都是和坚持诚信教育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