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后用了旨在消灭伊拉克领导人的“斩首行动”、大规模空袭以摧毁伊军意志的“震撼行动”、“正义在行动”等代号。有时这些行动代号还一改再改,比如,美国对阿富汗采取的军事行动代号由“雄鹰行动”、“无限正义”改成“持久自由”,还有海湾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取名为“沙漠风暴”等。那么,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命名有自动化系统 出于保密原因,美军早在二战中就已经开始使用军事行动代号了。当时,美陆军部作战计划处的参谋们选出1万个通用名词和形容词,组成了一个行动代号表,供命名时挑选。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将诺曼底登陆定名为“霸王行动”,以此充分展现美军开辟第二战场的重大意义。1946年在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被命名为“十字路口行动”,它形象地反映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军事力量与核武器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关键阶段。 1975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开发了一整套对军事行动代号、绰号和演习名称进行自动化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一个提交、批准和储存美军行动名称的自动化系统。 美军事行动代号的命名权属于国防部的24个部、局以及一些司令部,它们分别得到一份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表。行动代号一律由两个以上英语单词组成,而且第一个单词的头两个字母必须从字母序列表中选出。如1983年,美军入侵格林纳达行动称为“暴怒行动”,其第一个单词的头两个字母为“UR”,属于大西洋司令部所分到的字母序列表之一。 代号背后另有深意 美军对每个行动代号的命名都要下一番功夫。首先要给行动冠以一个正义的名称,以表明行动的“正义性”;其次还要考虑名称对民众的心理影响,不能带有暴力和杀戮的字眼;另外,代号还应说明美军行动的性质,并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在朝鲜战争和越战期间,美军就是因为使用了“屠夫”、“捣碎机”等充满血腥味的代号而招致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并在随后的谈判中陷入被动。 美军认识到,一个理想的代号不仅能让人们在心理上接受作战行动,还可以提高士气甚至改善国内外关系。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时使用的代号“正义事业行动”就受到美国公众的普遍欢迎,该“行动”的目的是推翻被美国人认为涉嫌选举舞弊、贩毒的诺列加政府。1990年8月,美国出兵海湾,将行动确定为“沙漠盾牌”,这个代号既包含了美军事行动的地理特征,又利用“盾”的含义,将美军定位为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保卫沙特的“正义之师”。美军后来又以“沙漠风暴”来命名空袭作战,地面战则被称为“沙漠军刀”。此后还有1993年在索马里维和实施的“恢复希望”行动;对伊拉克空袭的“沙漠惊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