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范围有何不同?理论界尚缺乏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代高科技革命的特点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的发展和运用予以了高度评价。 近几年,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反思过程中,对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以下共识: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体系,他不仅包括马克思对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精神生产以及维持、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人类自身生产的论述;并认为“不应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看做是三个方面,……把它们看作是三个‘因素’”。“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在,而且就是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1〕诚然,这是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实践性、辩证性、 历史性向前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然而问题在于:社会生产的诸形式与唯物史观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起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范围有何不同?对此,理论界还缺乏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客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多次指出:“人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建立在生产上面,建立在这种或那种社会生产上面。”〔2〕我们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 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马克思在运用社会生产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初期,在方法论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物质生产为逻辑起点;二是以资本主义为剖析对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指出:我的“历史观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法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并认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4〕根据唯物史观这一特点,恩格斯在1872 年《论住宅问题》一文中,对唯物史观作了如下界定:“唯物史观是以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为什么把物质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并把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历史形态作为剖析的对象呢?首先,这是由物质生产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它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支配其它生产的生产、这种普照之光是什么呢?马克思认为,这就是被称之为“第一的历史活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他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但“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7〕其次, 是由唯物史观的建构原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建构其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以及现今的历史材料看,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严格来讲他不具备唯物主义历史观逻辑基础的资格。那么马克思为什么又把他当作唯物史观解剖和验证的对象呢?这是由于:其一,史前材料的缺乏。19世纪40年代是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受当时史前材料的缺乏和历史条件的限制,还不能使人们对原始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马克思希望借助对资本主义这一“人体”的解剖,为弄清古代社会这一“猴体”提供一把钥匙。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特点。“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了解,同时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8〕其三, 马克思考察人类特有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虽然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是相一致的,但二者的统一并不是机械的一步一趋的完全吻合。因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严格处处地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要紧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9〕“因此, 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顺序来接排是不行的,错误的”〔1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初期是以物质生产为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为剖析对象,以历史与逻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根本方法来建构唯物史观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思维轴心来透视已经覆灭的古代社会以及预测未来社会,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作指导。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