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0日, 上海市哲学学会和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召开了“现代社会与非理性”研讨会。这里选登几篇发言摘要,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革与哲学的发展,使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问题突破了认识论和心理学等学科界限,成为诸多学科普遍关注的课题,也成为各哲学流派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的争议,首先面临的是概念的规定问题。人们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实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上的差异,恐怕不仅有学科背景方面的原因,显然更同真理与价值、知识与信仰、科学与宗教、观念与实践、传统与现实,以及社会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等一系列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中,所坚持的不同哲学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已经发表的各种见解来看,其中所反映的历史观上的分野,更值得关注。这个课题的解决,也关系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以及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的现实途径,因而有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刊愿为这一类问题的更扎实的研讨继续提供园地。 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流行的观点往往把信仰理解为人们把握世界的非理性形式。其实,信仰的结构中既有非理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两者在信仰中的不同地位,构成了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分野;两者的相互转化,形成了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相互转化。 信仰是主体对于某一基本观念孜孜以求的精神状态,它以浓缩的形式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反映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信仰是确信和可信的统一。所谓可信就是信仰的对象能够在理论上为主体深刻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主体运用一定的知识,对于信仰的对象予以一定程度的分析和逻辑论证。可信是信仰中的理性因素。仅仅是知而没有由此进一步上升为对于对象的理论上的确信,信仰就不能确立。所谓确信就是相信在情感上的强化。它是一种在思想上的相信,发展到必须在行动上不可遏止地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状态。确信是信仰中的非理性因素。虽然可信和确信之间具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信仰形成的关键和标志不是可信,而是确信。只有主体关于某种根本观念的拳拳服膺、孜孜以求的态度,才能使关于这种观念的精神状态呈现为信仰。 可信与确信、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信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使信仰大致可以分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两大类。 宗教信仰的观念虽然也要以对于世界的一定认识为基础,但由于这种观念是对于世界的歪曲反映,这就决定了对于这种观念的确信,只能建立在“我相信是因为我应该相信”的原则上。宗教信仰是盲目的。但是,一般的宗教信仰并不是不要可信。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演绎三段论式,通过繁琐的逻辑推理,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现代罗马教廷利用现代宇宙学提出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说,来论证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只能是上帝创造的“创世说”。然而,在宗教信仰中,确信比可信更为根本。宗教认为,只有在确信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可信,上帝启示的真理“不是把其他科学作为它的上级长官来依赖,而是把它们看成它的下级和奴仆来使用”(圣·奥古斯丁语)。在宗教信仰中,知识要为信仰服务,科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受非理性支配。因而,宗教信仰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 科学信仰坚持在可信基础上的确信。它是对于“知识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正确性”的内在坚信、确信,它“以客观规律的知识为基础,与宗教信仰完全对立”(柯普宁语),对于真理的深刻理解从而确信不移,必然会对于体现真理的基本观念产生热烈向往的情感。科学信仰的核心仍然是确信。没有确信产生的“意志、感情和愿望”(柯普宁语),科学只能是知识而不能形成信仰。但是,这种确信是在可信基础上产生的。这就决定了科学信仰的对象必须是对于世界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知识的结晶。这同样决定了对科学信仰对象的论证必须是严密的、完整的、合乎逻辑的,并且要不断地由实践来予以证实。在科学信仰中,建立在可信基础上的确信作为非理性因素,正是理性因素的升华。因此,科学信仰在本质上是理性的。 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之间的分野泾渭分明,二者水火不相容。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因而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宗教信仰可以向科学信仰转化。在宗教信仰里,可信为确信服务。但可信作为理性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盲目的确信会产生怀疑和瓦解的作用。“万能的上帝能否杀死自己?”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以这样的逻辑推理思考为基础的:既然上帝是万能的,上帝就一定能杀死自己;但是,能够被杀死的上帝是万能的吗?在宗教信仰里,为盲目确信作论证的可信本身,已经包含着对于盲目确信的怀疑,这是辩证法的威力。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唯实论和唯名论之间的争论蕴含着用确信来支配可信,还是用可信来怀疑确信的对立。唯名论往往导致后来的泛神论,而泛神论正是在宗教的外衣下完成了有神论向无神论的转化。在唯物主义者斯宾诺莎的带有泛神论色彩的哲学体系中,他所信仰的上帝正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实体。 科学信仰也可以向宗教信仰转化。科学信仰中以可信为基础的确信,本身并不直接就是理性因素。如果片面地强调确信,而忽视作为其基础的可信,就会把科学信仰对象中的某些原则教条化乃至神秘化,从而产生盲目性。这时,科学信仰在实质上就会蜕变为由盲目性支配的宗教信仰。文革期间,当一群善良的人们跟着林彪一伙高喊“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时候,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把毛泽东思想不是当作科学信仰,而是宗教信仰的对象来对待了。反思历史教训,要求我们在树立和坚定科学信仰时,要时刻注意把确信建立在可信的基础上,把对信仰对象的强烈情感看成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升华,并随时用革命实践来论证、检验和丰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