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哲学。本体论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构成。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物质本体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践本体论”、“社会关系本体论”等说法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也不符合近代以来人们公认的“本体”(本原)概念的含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可能的,除非谈的不是哲学。 综观历史和现实,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哲学,这已是无可争辩之真理。但是,国内外理论界却一直不停地在争辩,而且看来可能还会继续争辩下去。 一、本体论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构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进行了分类。他把人类知识分成三大类:理论知识(即智慧、哲学)、实际知识、应用知识。他还认为,理论知识又包括三部分:第一哲学和神学、数学、物理学。在这里,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把哲学看作是理论知识的总汇,另一方面又从理论知识中划分出所谓第一哲学,于是哲学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 亚里士多德指出,所谓“第一哲学”,就是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的学问,而“有”乃是万物的本原和最初原因。后人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为“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由此可见,本体论自从哲学产生那天起,就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理论知识”、广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即“第一哲学”、狭义哲学)。 古希腊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中研究的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始基、本体、本质、基质)的“有”(“作为存在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又称之为实体、主体、主词),具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它是世界万物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在谈到以往哲学家们的观点时指出:“在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中间,多数人都是只把物质性的始基当作万物的始基。因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实体常住不变而只是变换它的性状),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存在物的原素和始基。因此,他们便认为并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因为这种本体是常住不变的。”〔1〕第二, 它是“从来就有的”,它本身不再有根源,或者说,它自身是自身的根源,它“凭本性”而具有各种属性。亚里士多德强调指出:“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别的人或某匹马。”〔2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把一切具体的个别事物当作“真正的实体”(他又称之为“第一实体”),这当然并不符合实体、“有”、本原的含义,因为任何具体形态的事物都是有根源的,都是有生有灭的。总之,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看来,世界的本原、万物的本体应当是“不再有根源的根源的东西”。下面我们将看到,“本原”一词的这种含义一直保持到今天,而这也正是我们讨论本原问题的首要前提。 古希腊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研究的所谓世界本原、万物本体问题,实质上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哲学家们凭直观发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这就促使他们不能不想:这些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事物有没有共同性、统一性?有没有共同根源、共同本质?哲学家们大都肯定世界是统一的,而且多数人认为世界统一于某种物质性的东西,少数人认为世界统一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后来人们称前者为唯物主义者,后者为唯心主义者。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世界本原”的说法是含糊不清的,因为这其中的“世界”一词就是含糊不清的:如果它指的仅仅是自然界,那末它就根本没有根源,因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是没有开端的;如果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末应该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根源,因为人类社会来自自然界;如果它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意识、精神),那末应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人的思维的根源,或者说存在是思维的根源,物质是意识、精神的根源,因为后者来自前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如果认为前者来自后者,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唯心主义)。然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没能把哲学所研究的世界明确看作是区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世界,没能明确意识到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这个世界的根本矛盾,因而也就没能直接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来理解世界并探讨世界的本原,这就不能不使他们所谓的“世界”和“世界本原”含糊不清、过于笼统,也必然使他们探讨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经不起推敲。也正因此,可以说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是直接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恩格斯确定的标准把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区分为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因为他们在对所谓世界本原的理解中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包含着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里指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关系)的理解。当哲学家把某种物质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时,他同时也就把这种东西看作是精神的本原,因而他无疑是唯物主义者。同样,当哲学家把某种精神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时,他同时也就是把这种东西看作是物质、自然界的本原,因而他无疑是唯心主义者。古希腊的唯物主义者都把某种具体形态的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可以说是很荒谬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哲学家们毕竟是把物质的东西而不是把精神的东西当作世界的本原;而且在他们把某种具体物质当作一切其他物质的本原的同时,也把这种物质当作精神的本原;更为重要的是,从泰勒斯的“水”,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再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表现了人们对世界本原的研究和认识的步步深入和步步发展的轨迹和趋向:从外部可感觉的性质理解本原,到从内部组成因素和结构方式理解本原,再到从实体和属性、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理解本原。很明显,这种发展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可以想见,它只要再前进一步,就能够直接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理解本原。近代哲学实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