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亮华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讲师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 要 对于技术这一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具有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的重要现象,人文主义学者自然要从人的利益出发加以批判与反省。本文就是对人文主义视野中的这种技术图景所做的一个初步研究,它所试图表明的是,人文主义学者所提供的各种技术批判理论并不是反技术的、拒斥技术的。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具有它的理论向度,它所反抗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文化的根本理趣与假设,如人类中心论、理性的工具化倾向。同时,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也有它的社会合理性,它所关心的是技术与人的关系,人类的未来。因此,作为技术文明的解毒剂,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为我们重新估价技术,探索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摆正技术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技术 人文主义 技术哲学 技术批判理论

      对技术的反思已愈来愈成为当代思想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一方面,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很多人视技术为人类的福祉和建立真正平等社会的凭藉,为技术的发展而辩护。另一方面,以“认识你自己”为宗旨的人文主义依然留意人性的尊严和人的精神潜能,对技术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文化断裂和人性戕害,多持一种激烈的批评态度。的确,作为人,我们便不得不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来审视技术。只有从社会、文化和哲学方面等来探讨技术,澄清技术与人的关系,并进而以人文来提升技术,才能使技术得到妥善的发展与运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真正幸福的光明前途。因此,从人文主义的视界来观照和反思技术,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作为伦理与政治问题的意含

      在历史上,人文主义一直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复兴时,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为近代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下半叶现代技术兴起时,有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运动与之相对抗,视新生的机器技术为恶魔,并使“返回自然”风靡了整整一个时代。在19世纪这个被誉为高度发挥的科学时代,有历史主义的人文主义运动的觉醒,它们重视生命的表现和人的历史性,对当时实证的科学运动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进入本世纪,无论是世纪之交兴起的存在主义思想,还是30、40年代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两支当代人文主义的劲旅都对现代技术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并在60、7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相伴着现代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人文主义学者总是这样热切地关注技术,并对技术多有指责和批评呢?这是因为技术不只是体现了技术判断,而且也体现了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技术是负荷着价值的,或者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说,技术是具有其作为伦理与政治问题的意含。这一点对于现代技术来说,尤为如此。

      现代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它一经产生,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周围的世界,而且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技术中立的传统观念已不再适应(也许从来就不适应),技术本身同它的用处已不可能完全区分开来,现代技术已经愈来愈变成了一个伦理与政治问题。

      概括地说,在某些人文主义学者眼中,现代技术作为一种伦理与政治问题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现代技术急剧地改变了人类周围的空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

      2.随着现代技术与科学和工业结合成一个整体,现代技术作为第一位的生产力已纳入到经济与政治系统之中,对技术活动的控制与导向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权责。

      3.现代技术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如哈贝马斯所说,现代技术与科学已经取代传统的神话和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中一切现象赖以合法化的基础。

      4.现代技术造成了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分裂。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中指出,随着现代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在人的直觉的生活世界与由科学技术所建构的世界图景之间出现了两元分裂。胡塞尔主张凭借本质的直观从生活世界中找出认识和技术活动的前提,并以此来回答科学技术对人生的意义问题,回答人的存在的意义问题。

      5.现代技术造成了传统文化与价值的崩溃与断裂。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即人类中心论)的基础上,它趋向于捕获和控制每一件东西,使世界变得愈来愈依赖于人,而人则愈来愈依赖于其虚无缥渺的意志。因此,现时代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上帝死了,人则无家可归。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理解,人文主义学者既然宣称“我是人,凡是赋予人的一切我莫不具有”,对于这一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与人的关系日趋密切的具有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的技术,自然要从人的利益出发加以批判与反省。那么,在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呢?

      二、技术的形而上学与宗教根源

      当人文主义学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技术这一社会现象时,他们需要深究的是,技术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现代技术何以能成为现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对于这一问题,人文主义学者的解答与别人不同,他们竭力为技术提供非技术的依据,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去追溯现代技术的根源。

      尽管培根、笛卡儿、马基雅维里等一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就已对现代科学技术与前现代的理论与技术实践作过明显的区分。但自尼采以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却开始竭力去寻找现代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前现代的根源。就尼采本人来说,这种根源是双重的,即是形而上学的和宗教的。尼采的这种分析基本上代表了人文主义学者对现代技术的根源的根本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