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乎?“相分”乎?

——世纪之交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为人的,由人自觉自为地展开、处理和驾驭的、开放的、全面的复杂的大关系。片面地、单纯地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均不能正确理解和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但人类在理解、展开处理和驾驭自己同自然界的关系时,应该注重“关系”,强调“综合”,并且要有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要善于从总体上、从真善美相统一的尺度上,探索人与自然界关系和谐协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关系 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淡水自然退化、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人口爆炸、新疾病的产生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有一个解决不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国内外各方面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讨论和审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例如:从生态科学、生态伦理学、价值观、道德观念、历史文化背景等等。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大关系。从这一大关系中,人们可以多层次地分解出许多不同的主题,把这些主题分解出来以后,如果不注意把它们重新综合起来,则人们自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住人与自然的大关系,因而也难以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现实有效途径,而只能停留在永无休止的争辩之中。

      “分解”固然是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但综合更有必要。因为“分解”只能是手段或方法,通过“分解”所得的结果只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绝不可能是最后的结果,更不是最终目的。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为普里戈金的著作《从混沌到有序》所写的《前言:科学和变化》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些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这种技巧也许是在科学中最受过精心磨炼的技巧。在科学中,我们不仅习惯于把问题划分成许多细部,我们还常常用一种有用的技法把这些细部的每一个从其周围环境中孤立出来,这种技法就是我们常说的cetrt-ise paribus,即‘设其他情况都相同’。 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与宇宙其余部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就可以不去过问了。”〔1〕

      当然,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仍需借助这种“拆零”的技巧,但我们最后一定要把所拆出来的“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重新装到一起”就是综合,就是“合一”。因此,我们还要借用“天人合一”这一“术语”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天人合一”有很深刻的涵义。这里首先是强调在把握人与自然界这一大关系时,一定要注意“整体概念,普遍联系”〔2 〕。在这里对“天人合一”这一术语的“借用”,而不直接应用,旨在暂时避开其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免一开始就卷入不必要的争论之中〔3〕。

      一、关于“人”

      考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首先要确定的事实就是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存在在地位上是不同的,自然界的存在具有优先地位,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更不是有了人的存在才有它的存在。相反,人的存在依赖于自然界的存在,而且是有了自然界的存在,才有了人的存在。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则是通过人的自觉自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关系,这种为人的关系的展开,形成了人类历史的内容,人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人占主体地位或主导地位。因此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先谈人。那么,人是何物?怎样确定人的现实存在和现实存在着的人呢?

      首先,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当代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指出:“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4〕。马克思指出:“在这里, 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5〕。 人的这种特点,同人作为有生命、有肉体组织的感性实体的器官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人的上述特点正是人的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特征,正是人类在形成和进化过程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这些功能特征也只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性、开放性展开中才能实现出来,并确证人的非特定化的、不会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因而人总是处在未完成而又力求使自己完成的过程之中,处在不断生产、再创造自己的运动之中。

      在历史上,人们关于人为何物,有种种的规定。诸如:人是能思维、有理智的动物;人是有道德、有伦理观念的动物;人是善于创造和利用工具的动物;人是语言符号动物;人是文化动物;人是社会动物;等等。这些规定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的不同特性和功能特征。这些特性和功能特征,都是属于人的,是人的属性。但是这些属性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已经完成并达到了最后限定的规定性。它们都是人作为类的存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世世代代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得到实现、表现和确证的,同时,这些属性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相关地进化发展从而形成人自身特性和功能特征中的复杂关系。

      概括地说,现实的人的存在,既是人与自然界的大关系发生、展开的前提,又是人与自然界的大关系进化发展的结果。现实的人成为什么样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本质,都由人在自觉自为的感性活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界的大关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和制约。因此离开人与自然的大关系的现实展开和表现就无法确定人的现实存在和现实存在的人,而只能把人看作是孤立的、抽象的感性实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