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唯物主义的科学提升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胜云,1970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早先年,搞哲学的几乎每说一句话都得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前提。近几年,随着哲学讨论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实践范畴受到普遍青睐以来,人们可以不直接从哲学基本问题那儿绕圈了,而是只要从“实践”出发就行了。因为人们认为“实践”真正解决了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问题。所以,它最终还是绕着哲学基本问题转,只不过比以前更间接、不象以前那么直观罢了。

      我认为,这种绕圈子哲学游戏产生的关键在于,我们长期来对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不够准确的。在马克思与恩格斯那里,唯物主义不就是简单地等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它包含有四个层次面的基本涵义:1.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的理论前提, 这是唯物主义的基始性层面内涵,可以简单称之为基始性唯物主义。基始性唯物主义不同于物质本体论,本体论“本体”之说具有逻辑完满的意思。追求逻辑完满性是旧哲学的做法。 2.它扬弃基始性唯物主义进到唯物主义一般原则、或称之为原则唯物主义,它要求我们按事物“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3.马克思与恩格斯遵循的方法论唯物主义, 它是一种接近现实、把握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科学方法(此观点直接受启发于我的指导老师孙伯鍨教授与张一兵教授),这种方法是基于唯物主义前两个层面才得以建立起来的。4.由方法论唯物主义导引出来的唯物主义的结论、或称之为结论唯物主义。作为结论它具有相对性,必须在历史中受到实践的不断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丰富与发展。

      一、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意图

      众所周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但很少有人仔细分析其真实意图。我认为,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目的,并不纯粹为了对哲学史上的各哲学派别作个简单的归类,更重要的是为了扬弃它而进到唯物主义的更高层面、即原则唯物主义。

      以往我们判断唯物主义与否直接的文本依据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1]首先要弄清楚, 恩格斯提到的“本原”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里的“本原”有两层含义:其一,先于人类的外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唯物主义认为,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其二,人类产生后出现的精神与物质[2] 谁产生谁?恩格斯说,“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3]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理论努力的结晶,那么恩格斯的这一判断就是不言而喻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发生学角度解剖了意识[4];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分工入手看到了意识超出现实去“想象”、从而走向“唯心主义怪想”的必然性[5]。 当时他们得出的总的结论是:“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生活决定意识。”[6]

      通过以上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哲学命题:物质存在决定精神,这正是唯物主义基始性层面的涵义。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原意,关于唯物主义,以上这种理解是远未完成的。因为唯物主义是“建立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7], 这显然会引起我们对“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0]这句话的再思考;因为以上的分析仅仅涉及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还有另一方面……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9], 接下来恩格斯展开了后来被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引用来论证反映论的内容的具体阐述。[8]

      我想提醒的是:恩格斯的意蕴远不止于这种阐述本身,他已在理解上开始了由唯物主义基始性层面到其一般原则层面的逻辑跃迁:既然是物质存在决定精神(唯物主义的基始性层面);既然对于现实世界存在,意识具有真实的认识反映功能(这是唯物主义两个层面实现逻辑跃迁的中介);那么,我们在考察、理解现实世界的时候,就不能“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不能“以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联系来代替应当在事变中指出的现实的联系”,而应该是相反:“人们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决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意毫不怜惜地牺牲一切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正是在此,恩格斯紧接着说:“除此之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只是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11]

      我们看到,恩格斯是在唯物主义由基始性层面跃迁到一般原则层面之后才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句话,唯物主义首先是基于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进行回答的一条正确的哲学路线,[12]它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它的一般原则要求上: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实。(我认为这种要求与认识论中认识的客观性是两回事,且不可由于认识主体的参与而引起的认识相对性,而否认这一要求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从两个层面的转化上对唯心主义作了剖析:“既然根据青年黑格尔派的幻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那么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清除束缚他们的限制。”[13]也就是说,在基始性层面向一般原则要求的跃迁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相互对应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