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刘泽民《超前认识论》评介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虎龙 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高成新 山西大学政教部

原文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超前认识论从新的角度拓宽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以往都是从一般认识论即总体上对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讨,超前认识论则是对人类具体认识行为的研究;二、超前认识论深化了主体性研究,使主体兼有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性质;三、超前认识论试图揭示人类认识第二次飞跃的生成机制,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对认识论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超前认识论一般认识论主体性认识飞跃 生成机制

      人类是如何对世界认识的?几千年来,哲人们在反复探讨这个问题,力图解开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对自身认识行为的探究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所以人们仍在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法对自身的认识行为进行艰苦的不懈的探索。《超前认识论》(刘泽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通过对超前认识这一具体的认识行为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类认识行为进行透视,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观点和思想,深化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拓宽了认识论研究的领域。

      一、超前认识论是对认识类型学研究的新尝试

      所谓认识类型是指具有自身特定认识内容和认识形式的相对独立的认识形态。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出不同的认识类型。根据认识反映客体所产生的认识内容的特定类属和与之相适应的认识形式,把认识划分为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和精神认识三大基本类型;根据认识内容的不同关系和属性,把认识划分为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根据认识主体的不同,把认识划分为人类认识、群体认识和个人认识;根据认识所指客体的范围,把认识划分为宏观认识和微观认识;根据认识的向度,把认识划分为现实认识、回溯认识和超前认识。长期以来,我们认识论的研究一是主要对人类一般认识行为的探究,二是主要集中对认识过程的纵向研究,即认识阶段的研究,明显缺乏对人类具体认识行为生成机制的研究和对认识过程的横向研究,而完整的认识过程是认识阶段和认识类型交织而成的。显然,这种状况对人类认识的深入研究是不利的。

      一般认识论是从总体上对人类认识行为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尽管它也是从人类各种具体认识行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具体认识行为有指导作用,但它并不能代替具体认识行为的本质和规律。就象哲学并不能代替各门具体科学一样,一般并不能代替个别。而对人类具体认识行为有目的地研究,对于深化人类一般认识行为是有极大作用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具体认识行为的研究,会丰富一般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为总结、概括人类一般认识规律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内容。比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就是对个体认识行为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论研究起了很大的深化作用。从目前来看,这本书是对人类认识的具体类型研究的优秀成果。第二,具体认识行为的研究是一般认识规律指导实践的中介环节。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探索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具体认识行为较之一般认识行为更接近实践,更具实践性。第三,具体认识形为的研究,加强了哲学和科学的联系,抽象思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哲学认识论的研究。

      《超前认识论》一书,对认识论类型的研究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它首先是一本研究认识类型的哲学专著,因而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它不仅提出了超前认识研究的问题,而且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对其他研究者而言,会起到借鉴、启发作用,对认识过程横向展开也将起到筚路蓝缕之功,并会形成与“认识阶段论”并行的“认识类型论”,填补认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二、超前认识论深化了主体性研究

      认识主体问题是现代哲学认识论的主题,强调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即认识的主体性是各派哲学研究的焦点。超前认识的研究并没有离开认识论研究的主线,它为认识主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首先,把认识主体放在一种具体的认识类型中来考察。回顾认识论研究的历史,人们一开始是注重认识客体的研究,把认识对象放在认识活动的中心,通过思维内容的客观性、思维起源的客观性来证明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认为认识就是认识者去符合客观对象。这种看法强调了对象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主体性。19世纪德国的唯心主义者,则把认识主体置于认识活动的中心,强调认识是认识对象对于认识主体的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引出实践的观点,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在解决思维如何与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问题上,比过去的哲学迈进了一大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后,列宁又一次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和黑格尔哲学的研究,继承强调了要重视和探明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认为这是认识的内在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现实的内在的发展辩证法。所谓“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就是主体以自身的认识为考察对象,探究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和认识发展规律以及由认识结构要素等形成的认识运动的状况,其中弄清主体、主体性问题是最为重要的。然而由于列宁逝世过早,他的这些重要思想都来不及进一步展开和系统化。

      现代各派哲学企图从各自侧重的方面推进认识主体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它们确实也开拓了哲学认识论研究的崭新领域。但是,从完整地把握认识过程中主体的主导作用来说,又都往往陷于片面性。唯意志主义哲学把理性与非理性、认识与直觉截然对立起来,在这两对矛盾中只承认后者而否认前者,甚至把世界归结为主体情感、意志的派生物,明显地陷于神秘主义。现代分析哲学离开思维反映存在的内容,仅就思维表达的逻辑与语言做分析,实际上是把存在等同于思维,又把思维等同于思维的表达、思维的形式,导致对主体限于纯粹形式方面的研究。可见,他们对于完整地把握认识主体都是不足取的。当然这并不抹煞他们对于各自探究和深化的主题有独到之见,因为无论主体的情感、意志,还是思维的表达,作为认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和认识主体的组成要素,都是传统哲学未予深入探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