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整体”的认识误区及其思想根源

作 者:
王前 

作者简介:
王前 辽宁教育学院。邮编:11003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思想交流中,“有机整体”都是一个日益频繁出现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却很少得到明确界说或专门的讨论。由于靠约定俗成来使用这个概念,有机整体所特有的性质、演变规律和实际意义往往被掩盖起来,出现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在实践上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认识误区及其产生的思想根源进行一番讨论,以深化人们对有机整体的认识,更理智地对待这个在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意义的概念。

      一

      人们经常将各部分之间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以至互相转化关系的整体,看作有机整体。其实,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整体(即系统),只不过这种整体特性在有机体上表现得比较明显罢了。现代系统科学对生命有机体的整体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诸如信息、反馈、控制、内稳态等概念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生物整体功能机理的认识。然而,一般意义上的“有机整体”概念显然比生命有机体的整体性质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有机整体的至少有以下几类事物:

      生命有机体(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

      社会有机体(包括家庭、家族、帮会、党派、群团、军队等社会群体)。

      思想有机体(包括各种知识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等等)。

      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具有某些共性,而这些共性并不是单靠系统论和生命科学就可以充分加以把握的。这里需要哲学方法论的帮助。而从哲学角度认识有机整体的性质,当然应总结概括当代对生物整体功能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应从一般意义上了解人们的“有机整体”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有机整体”所指称的事物具有哪些特点,它们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后一方面研究需要立足于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背景上进行,本文着重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有机整体”一词并非古已有之。“有机体”来自“organ”, 原意为“器官、机构、风琴类乐器”。由于大多数生物是一同工作着的许多器官的集合体,因而一般就把生物叫做organism译作“有机体”〔1〕。显然,这个词着眼于生物器官的机能,并且表明这种机能是非生物体所没有的。“有机性”、“有机联系”、“有机整体”均由这个词衍生而来。在西方,“有机论”(organicism)作为科学术语,主要用于三种意义:其一指一种关于疾病的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器官的结构损伤有关;其二指一种有关生命现象的理论,认为生命过程的能动性之所以能够发生,仅仅在于系统的自主性组织状态;其三是指一种关于社会的概念,即把社会看成由理想、信仰和意志构成的超越个人的组织,或类似生物机体并同样经历出生、成熟和死亡的一种实体。概言之,有机论的一般含义指“一种把事物解释成具备有机体特征的理论。”〔2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美国物理学家F ·卡普拉等人,将东方的、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称为“有机论哲学”或“有机的”世界观。事实上,尽管中国古代并无“有机论”这样的术语,但的确是用有机体特征来说明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物我交融”的观念,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而当“有机整体”、“有机联系”等术语一旦被中国人采用,很快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加以交流,具有很高应用频率。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强大力量,表明有机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际上根深蒂固,处于类似“基因”的地位。

      “有机整体”指称的是哪一类事物呢?换言之,有机整体具备哪些本质特征,以区别于非有机整体的事物,特别是无机整体呢?简要地说,有机整体应具备以下本质特征:

      第一,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应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致于一旦割断这种联系,脱离整体的部分将不具备原有的性质和功能。而割断有机整体内某些重要联系,将使整体本身不复存在。

      这一特征在高级生物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脱离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而脑的死亡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社会有机体和思想有机体也有类似表现。切断有机联系特别是中央调控的联系,势必导致有机整体的解体。

      第二,有机整体各部分应能根据整体需要自动加以调整,使得在出现某种内部或外部干扰时,仍保持整体性质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命有机体的这种特征表现为“内稳态”。这是生物维系其自身存在的一种本能。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它能通过自动调整以求不改变自己的本性。社会有机体和思想有机体也具有类似的能力。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长期稳定存在正是这种特征的体现。而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学说,则表明了知识系统在常规科学时期的自动调整能力〔3〕。

      第三,有机整体应具有进化、发展和繁殖的功能,即在不断吸收外界能量,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改善自身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复制自身结构以保证其基本特征在繁衍中相传。

      生命有机体的遗传与进化已得到较充分的研究。社会有机体和思想有机体的进化、发展和继承关系也是很明显的。教育是延续社会有机体和思想有机体的重要手段。

      如果这样来理解“有机整体”,那么就可以看到,有些事物本来不是有机整体,却被看作有机整体;而另一些事物本来是有机整体,却被人们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整体。这些认识误区都是应该避免的。

      二

      有很多事物不能看作有机整体,尽管它们也是整体,并常常被一些人当作“有机整体”,但它们实际上是“无机的”。比如,一台普通机床不能看作有机整体,因为它的部件可以随时装卸、修理,这并不影响其整体的功能。一个农贸市场就经济活动而言也不是有机整体,因为它的各部分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在中国古代,家庭或家族成员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种意义上家庭或家族当然是有机整体。而到了现代,家庭或家庭成员之间联系在许多方面已相当松散,因而家庭或家族并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可看作有机整体。一般说来,无机界事物构成的整体都不是有机整体(作为例外,某些高度复杂的智能机器应看作有机整体)。有机界事物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如生物界的水藻、海绵,人类社会中的乌合之众、松散的政治或经济联盟等等,都不是有机整体。有些结构严整的社会系统,如果其内部联系和运作规则已完全确定,不允许随意变通,那也不能看作有机整体,如法律、交通管理及其他制度化的社会管理系统,它们在本质上类似于机器。有些通过严格逻辑分析可以完全确定其性质的知识体系,就其逻辑结构而言也不是有机整体,因为逻辑分析只能展示一个被分解了的整体,而这样的整体显然不是“有机的”。由此看来,真正具备有机整体本质特征的事物并不是很多的。把一般意义上的以系统形态存在的整体都当作有机整体,显然是一种过于宽泛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