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理解“生产力标准”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先友 中共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

原文出处:
桂海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解放和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79页)而真正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最为全面、系统、精辟、深刻阐述的是邓小平同志。

      但是,在生产力标准提出后,出现了某些被曲解和庸俗化的不正常情况。例如,某些人把生产力标准归结为产值、速度标准,单纯追求产值、速度而不注重社会效益;有些人把生产力标准归结为赚钱、发财标准,而不问赚钱、发财的手段是否正当和效果如何;有些把生产力标准归结为局部的小集团的利益标准,而不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有些人把生产力标准归结为短期的眼前的利益标准,而不顾长期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等。更有甚者,离开特定的前提,即在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的意义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笼统地抽象地把生产力说成在任何领域内和任何情况下都是唯一的标准,以至撇开一切生产关系和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的因素,而把生产力标准说成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种种对生产力标准的曲解和庸俗化,容易引起思想上的混乱、造成实践上的消极。一些行政长官的“无娼不活论”以及纵容走私、权钱交易、吃喝送礼、执法犯法等,就是种种被曲解和庸俗化了的生产力标准在人们的思想和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曲解的讹传庸俗的浊流严峻的现实,亟需引导人们对生产力标准理论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以维护这个理论的科学性,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生产力标准的严密的科学性

      党的十三大以后,各地普遍开展了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学习讨论,大大促进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充分显示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某些对生产力标准理论曲解和庸俗化的不正常情况,为了引导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个理论,使它更加严密、科学、具有说服力,邓小平同志对这个理论本身作了科学的阐述。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第二、三两条归根到底决定于第一条,所以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的标准。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原来所说的生产力标准相比,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思想容量,使之深化和具体化,科学性和说服力也更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也有利于纠正一些人对生产力标准的误解和曲解,克服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的不正常现象。

      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解放和充分发展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1)邓小平同志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考虑问题、确定目标、提出决策、判断是非等等,都要由此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服务的。”(2 )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是党在新时期的总路线。(4)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样,社会主义在人民中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才有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引上文明富裕之路,我们才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5 )邓小平同志把归根到底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运用和发展。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6)为了确保中国社会生产力有步骤地持续发展,邓小平同志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7 )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小平同志提出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手段、方法和经济形式、经营形式,都应大胆地利用。他说:“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同上,第130 页)又说:“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又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同上第192页)(8)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上第279页)(9)小平同志还明确指出,抓住时机,加快发展,隔几年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应该成为经济工作的一个指导方针。一是发展的时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并不多,要善于把握住,千万不要错过;二是要保持一个适当的积极的发展速度。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更难提高,那就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个政治问题,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凡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发展得快一点,只要效益好,质量高,就没有什么风险,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