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5年12月下旬,在由周光召、朱丽兰、刘吉同志主持的、以“科学精神与中国21世纪”为主题的第50届香山科学会议上,各方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展开了无拘束的、开放式的探讨。会中,多位资深学者,指名要求《科技导报》应注意发表这方面有深度、有力度的综述性文章,以倡导、引导这类讨论进一步地展开和深入。今恰得李醒民研究员“论科学的精神价值”一文,不仅论点十分切题,而且见思相当深邃,正合诸方专家之所求。此文虽在几年前友刊上已发表过,但在今天看来,仍丝毫不失其理论的价值和思想的光华。本刊特转载于此,重新发表,以飨读者。 与此篇一起,本期在《随感》专栏内同时发表了张开逊研究员“关于科学的随感二则”。张文深入浅出,充满了理性和智慧,读来清新启人,亦不失为香山会议众专家学者瞩望之佳作,也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一般而言,科学的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才能表现出来)和精神价值。前者是有形的、具体的、易于感知的,而后者则是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察觉的。正因为如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科学的精神价值乃至科学本身,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忽视和误解。 一、对科学的精神价值的忽视和误解 在近代科学草创时期,社会对科学的作用以及对科学家工作的意义很不理解。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科学家被描绘成异想天开、无事生非的有闲者。甚至用一些低级污秽的语言公开嘲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某些科学实验。 但是,科学的胜利进军无情地嘲讽了那些挖苦科学的文人,雄辩地证明了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人们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科学的物质价值,但是对科学的精神价值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意识。 早在18和19世纪,就有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从否定的立场看待科学的精神价值。例如,卢梭在1750年和1754年的两篇著名论文中主张,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凶恶的敌人,而且由于让人产生种种欲望,还成了奴役的根源。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小说家吉辛写道:我憎恶和害怕科学,因为我相信如果不是永远也是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里,科学将是人类残忍的敌人。我们看到它破坏生活中的一切朴实与善;破坏着世界的美丽;我看到它使人的精神萎靡,心肠变硬;我看到它带来了一个发生巨大冲突的时代,很可能把人类几千年所创造的文明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吞没。如果说18世纪的卢梭的观点带有某种偏执(这也许与他的坎坷经历有关)而不足为训的话,那么身处19世纪后半叶的吉辛的恐惧也许并非杞人忧天。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误解了科学,看不到科学高尚的、深沉的精神价值。 对科学严厉的、广泛的批评,在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在后来较晚的时候也开展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民对科学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的信念还没有被动摇。自广岛核轰炸以来,公众对科学后果的忧虑与日俱增。核军备竞赛、石油化工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的污染作用和致癌作用,电子装置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实际使用和可能利用,美国在东南亚战争中所使用的化学武器,因分子生物学进展所引起的遗传工程的潜在危险等等,这一切构成了公众对科学保持戒心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科学进行新浪漫主义批判的主要依据。不用说,捍卫古老的、贵族式的人文主义也是一个动因。 诚然,对科学的反省和批判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破除了“科学万能论”的神话,限制和防止了对科学的误用。但是,这种新浪漫主义的批判也有重大的理论缺陷。其一是,它把自然科学混同于自然技术,把自然技术的善恶两面性误认为为自然科学所具有;尤其是,它把自然技术的恶用归咎于自然技术本身,而没有看到这是由于与自然科学和自然技术相对应的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或社会工程不甚发达及运用不当所致。其二是,它没有把科学视为最高意义上的文化,也就是说,它忽视或误解了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的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进行新浪漫主义批判的致命要害之处。 那么,科学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呢?这正是我们所要论述的中心议题。 二、科学的精神价值 人类智力的最根本的发明是:语言、逻辑和科学。语言是几十万年前发明的,它被用来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一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传递信息。逻辑是几千年前发明的,它容许人们在先验的、固定的基础上用辩论证明,逻辑最完善的形式是数学。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至今仅仅存在几百年。“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它是一种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的非常晚而又非常精致的成果。……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是近代文明之母,而且是文化的原动力。 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认清科学的这一深层涵义。他们没有看到科学的真谛在于,它是人类精神的成就,而非物质技术的成品。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享受了科学的物质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科学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价值,而这恰恰是极端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反科学主义等等思潮滋生的土壤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