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对中国当代哲学史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各方进行具体分析评判,指出分歧的焦点所在,并主张用“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同一性”来消解争论。 关键词 思维与存在 同一 矛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一 中国当代哲学史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历时最久、规模最大。作为争论双方的代表人物、艾思奇、王若水为一方;杨献珍、李唯一、杨琪为一方。 据王若水称:这场争论始于1955年。他说,1954年,苏联出版了罗森塔尔、尤金的《简明哲学辞典》,在“同一性”一条中,不点名地批评了毛泽东“矛盾的同一性”思想。他说:“在《辞典》批评《矛盾论》的第二年,即1955年,中国的高级党校内部开始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从形式上说,这是对于《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一句话如何解释的问题,即恩格斯没有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实质上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艾思奇同志的回答是肯定的。杨献珍同志是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因为这是‘黑格尔的语言’。1958年8月,杨献珍同志应《红旗》杂志之约, 撰文反驳《简明哲学辞典》对《矛盾论》的批评。……这就是《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那篇文章。”〔1 〕“《红旗》杂志当时没有发表这篇文章,我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虽然如此,杨献珍同志还是通过别人把这篇文章的观点公布到社会上了。”〔2〕 这个别人,虽然没有指名, 但实际是于世诚同志。 《哲学研究》1958年第1 期发表了郭月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1959年10月11日,于世诚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与郭月争进行商榷,于是讨论就展开了。杨献珍认为,争论历经三个阶段,“五十年代初,当时的马列学院学员在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一书时,要求教师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究竟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是黑格尔的语言还是恩格斯的语言,表示明确的态度。我一直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是黑格尔的语言。艾思奇同志则认为,这个命题既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又可以作唯心主义的解释,恩格斯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3 〕后来才是《简明哲学辞典》对《矛盾论》的批评,其次是郭月争和于世诚的文章。这是争论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起于1959年10月11日于世诚的文章发表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是这一争论的第三阶段。 王若水说争论基本上是学术讨论。但杨献珍以王若水1965年5 月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再版序”和关锋1960年的文章证明,在第二阶段已表现出政治斗争倾向,并且在1964年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对他的政治迫害。只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转向学术讨论〔4〕。 从这一争论的过程可以看出:第一,这场争论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是可信的,但这时仅仅是课堂上的争论,属于潜伏期;第二,1958年和1959年郭、于文章的发表,使争论从潜伏期走向显现期,在这一时期,确实有了政治斗争的成份,而且和对“合二而一”的批判交织在一起,构成对杨献珍残酷的政治迫害;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讨论才转向了学术讨论,但至今未真正结束。 二 其实,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最早是公元前5 世纪初古希腊爱利亚派代表人物巴门尼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说:“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5〕在巴门尼德那儿, 这一命题的真正意义属于本体论范畴,着重于它们的从属关系,而不是作用关系。由于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完满的、永恒的,所以,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最一般、最普遍的抽象概念,……完全脱离了具体物,脱离了它的特点、特性,而成为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这是以思维的存在否定物质世界的存在,把思维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6 〕这足见巴门尼德所谓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只不过是存在同一于思维,思维是世界本源的唯心主义。后来的大多数哲学家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讨论这二者的从属关系的,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几乎所有哲学家对它都有涉及,所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才说“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但是,非常明显,在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叙述中,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重要却一直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尽管近代哲学的主题一般说来是认识论,但由于这一主题存在于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途中,所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要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的,侧重于二者的从属关系即本体论关系,实际上还是二者谁先谁后、谁派生谁、谁决定谁的关系。而且,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家几乎又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所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范畴。只有到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才使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思维与存在的从属关系转向作用关系。恩格斯在论及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时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那种使世界成为绝对观念的逐渐实现的东西,这个绝对观念是从来就存在的,是不依赖于世界并且先于世界而在某处存在的;但是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这是十分明显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