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哲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广森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讲师

原文出处:
长白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如何定位哲学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哲学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Rorty·Richard 1931 —)在对传统和现代哲学解读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哲学定位的观点。他反对以往哲学对体系与基础的重视,强调把哲学确立为诸文化样式中的一种,哲学与其他文化样式一样,首先关注的是人的现实境况和人的更为自由、更为幸福的生活方式。他的这一观点为现代哲学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思路,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哲学也面临着如何恰当定位以求发展的问题,因此,分析罗蒂的这一观点,对如何定位我国哲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

      罗蒂认为哲学发展出现困境,是因为对它的定位不恰当,要使哲学真正成为有意义的文化样式,必须对哲学重新定位。为此,他对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作了详尽的分析清理,为他对哲学的重新定位澄明前提。

      第一,他认为从柏拉图、康德再到胡塞尔和分析哲学的哲学家们都试图把哲学定义为一种追求基础的学科,以便由此出发,获得认识上的绝对本质。柏拉图是古代最为典型的本体论哲学代表。笛卡儿把形而上学喻为大树的根,其他科学样式则为树的枝叶,以此表明形而上学理论的基础地位。现代哲学虽然反对实体哲学,但在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哲学追求严格基础的梦想。胡塞尔通过悬置,放弃了传统哲学关于实体的争论,却没有放弃通过意向性体验达到的本质直观。虽然他在对海德格尔不满的渲泻中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但这一概念在实质上仍然是追求纯粹逻辑的世俗阶段,可见,“本质”就是他追求的基础和实体。叔本华的“意志”、萨特的“存在”、柏格森的“人格”等,莫不如此。虽然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有种种区别,但在肯定哲学的基础地位上,则是一致的,都是把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来对待,把哲学基础的坍塌作为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来对待。罗蒂认为追求基础的哲学,把哲学作为第一原理的想法,在当代开始显得荒诞不经。因为根本不存在这种基础,也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迫使我们接受这些东西的存在。所以,要走出哲学的困境,就要放弃没有前途的体系哲学,放弃对基础主义的传统追求。

      第二,西方近代哲学是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近代哲学主题是围绕着三种核心学说展开的,即:柏拉图的理念论、笛卡儿关于心灵的学说和康德的先验哲学。罗蒂认为一旦揭示了这三种核心学说的前提,也就等于揭示了西方哲学传统的前提,为瓦解和超越西方哲学传统准备了充足的根据。

      首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关于真理和知识的学说。其根本主张概括为,哲学就是关于表象的一般理论。他区分了原型和摹本、理念和表象。占有准确的表象就是获得知识,占有真理。这意味着人是对象的一面镜子,这是一种视觉中心主义观点。

      其次,笛卡儿关于心灵的学说。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原理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外在世界的二元划分为根据去寻求精神世界的等级系统,而是向内转,转向人的内心世界。心灵是内在的镜子,认识在心灵中发生。这种向内心的转向在逻辑上引起了外在实在是否真正存在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长期争论。

      再次,康德的先验哲学主张哲学的使命是研究科学、艺术、道德和宗教文化的基础。它通过对纯粹理性的全面批判,重新审视了理性的真正本性和认识限度,系统地清理了以往哲学中的种种相互对立的原理、命题和范畴,试图用先验方法把它们综合统一起来,从而为人类精神生活确立各种法则。这表明康德哲学所遵循的仍然是由笛卡儿开创的近代认识论路线。

      现代哲学追求哲学“严格性”和“科学性”在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康德的影响。分析哲学是通过语言分析获得语言式的精确表象,现象学通过本质还原获得这种表象。所以,现代哲学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完成他们希望的超越,反而在向基础主义的回归中暴露出表象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困境。罗蒂意识到认识基础主义的顽固情结的不可解,因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姿态以“摧毁读者对‘心’的信任,即把心当作某种人们应对其具有‘哲学’观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即把知识当作是某种应当具有一种‘理论’和具有‘基础’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康德以来人们所设想的‘哲学’的信任。”(《哲学与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页)

      第三,哲学在人类精神生活系统中占据着的中心地位是由特定的历史情境造成的。在启蒙运动初期,宗教与世俗知识,尤其是与科学还在进行较量,历史迫切需要理性的卫士和先锋登坛宣战,哲学就扮演了使文化世俗化的重要角色。哲学家以理性的卫护者和人类良知的保护者的身份审判一切,颁布一切,从此以后,哲学功能日益膨胀,哲学逐渐成为整个文化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到了20世纪,宗教退居末位,世俗文化样式代替了宗教甚至哲学,哲学家再也无法以理性卫士自居,这时如果抱残守缺,坚持严格化的理想本文,哲学就会与其他文化样式脱节,其主张也日益与时代不协调。因此,在罗蒂看来,哲学必须改变自我形象和转换其活动方式,发现新的理性生活样式。

      总之,罗蒂通过对传统基础主义和哲学功能失落的分析,确立了他活动的基本目标:提出另一种哲学概念,或建议另一种哲学活动方式,导引人类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二

      罗蒂在对基础主义的批判性考察后认为,除了历史形成的社会约定之外,知识并无终极的基础。认识论之镜对知识绝对客观性基础的追求,只能是一种梦幻。为了结束这种梦幻,必须用无镜哲学取代有镜哲学,用教化哲学取代系统哲学。而要完成这一转变就要确立一种新的不同于分析哲学的语言观,即自然主义语言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