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应重视社会时空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国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时间和空间作为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只是局限在自然观的领域里,而没有作为社会时空扩展到社会领域来研究。这不仅使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及其规律无法从哲学时空观的角度来加以说明和解释,也制约着我们对自然时空的深刻把握。其实,社会时空与发展问题、与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与文化问题以及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迫切要求唯物史观对社会时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没有时空概念就无从理解物质运动的本质。黑格尔说过:“运动也被说成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然而必须把握这种关系的更具体的方式。”〔1 〕这种“更具体的方式”就是指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人的活动是社会运动的实体,那么这种实体就应当有其自己的时空存在形式,即社会时间与社会空间。由于社会时空与人的活动相联系,各门社会科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相继出现了研究时间和空间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规律的交叉学科(如时间经济学、时间文化学、时间心理学、时间社会学等等)。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时空问题有其独特的视角,那就是从人的活动的角度研究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

      唯物史观之所以要从人的活动的角度研究社会时空,这是由人的活动的性质和社会时空的特点决定的。

      从主体活动的性质来看,主体作用机制中自觉程度是时间和空间对人类社会价值度的直接确证。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不自觉的,表现在时间上,直接由自然环境的节律和动物机体本身的生命节律(生物钟)调节;表现在空间上,则受天然食物的自然分布的决定,它的活动空间就是它的食物分布空间。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人的活动不仅以“外在尺度”、遵循自然时空的规律行事,而且能以自身的“内在尺度”、根据人的目的和需要赋予时间和空间以能动的意义,即能通过人的活动,创造适合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

      然而,传统的哲学在阐述时间和空间时,由于过分强调自然时空对于人的活动的优先性,提出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时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空间)为转移,把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作为主观主义而排斥出去,形成一种没有人活动于其中的、没有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造成自然时空与社会时空的分离。因此,只有把时空范畴引入历史唯物主义领域,才能揭示人的活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时间空间的社会特性。

      社会时空的意义是由人的活动赋予的,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体——人的活动的反映。自然时空揭示的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是对自然存在的物质的反映和抽象,而自然存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没有人的活动参与下照样进行的,因而自然时空只是一种外部参量。在牛顿的实体时空中,时间和空间同物质世界毫无关系。在爱因斯坦的关系时空中,时间是空间的一个维度,只受物质密度或空间曲率的影响,而本身与物质的演化无关。它以外部参量形式出现在力学描述之中,本身不是一个力学量,不具有能动的变换特征。〔2〕而社会时空却不同。 它是社会演化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内部参量。因而社会时空揭示的是社会的运动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因为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社会运动的规律是由人的活动赋予的,没有人的活动,社会时空对人来说就毫无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本身只是作为主体存在着,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3〕因此, 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是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达到改变的量与质的统一。从其特点来看,社会时间并非均匀流逝的,社会空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社会时间由人的活动来说明,那么,成功的活动促使社会时间缩短,社会空间变大,表现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失败的活动促使社会时间延长、停滞甚至倒流,社会空间变小,表现为社会落后和倒退。社会时空这种既变长又变短、既变大又变小的辩证运动本质是人类活动的反映。社会时空既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又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尺度。

      2

      上述可见,社会时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社会时空不仅具有主体性,还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相互转换性。

      社会时空的客观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人们创造社会时空不能随心所欲、无中生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时空中的,人的一切活动都要考虑到自然时空的制约。其二,社会时空结构作为人的活动过程的结晶,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人的活动。在人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时空状态,直接影响着主体接触、改造与利用客体时间和空间的速度、规模、水平、范围和层次等方面。任何一代人都必须在由他们自己造成的社会时空中活动,即不能任意超越既定的社会时空的制约。

      社会时空的社会历史性则是指,由于每一代人的活动的需要、方式、目的等等不同,社会时空也具有不同的内容。社会时空作为一种存在只能从人的具体活动中获得它的规定性。人在活动中赋予时间和空间以“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社会时空观。古代人的社会时空观,总的来说是淡薄的。那时人的活动是不计较时间消耗的;人的活动空间也是非常狭小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确立起较强的时空观念,测量时间和空间的手段也更加科学。到了近代,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理论取代了牛顿的绝对时空理论,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拓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科学、准确的时空观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扩大,活动更加广泛,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急剧的变化,立体的四维世界变得难以把握。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人们提出“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在国际性的竞争中,各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都在争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速度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是争取发展的时间;运算次数越来越快的电子计算机也是争取发展的时间;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从地球扩展到其它星球则是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中,谁失去时间,就可能同时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