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淑芹(1962-),女,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基于全面把握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和增强道德建设理论说服力的需要,本文从市场经济本质的道德性、市场经济经营观念的道德性和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分层概述,以期改变人们经验反观多于理论分析的道德认识现状,并在全社会形成经济伦理的思维方式。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理论界的探讨,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共识和无须再研的话题。但我以为这是一种表象。一方面,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市场经济道德性的认同,经验反观多于理论分析,故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以保持人们认同的持久力;另一方面,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道德性的立论存在着笼统泛化之态,缺乏统观的全面性和明确性,故需要对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进行分层概述,以解决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经济而事实上又不是的悖论,从而有助于我们对道德缺失的准确把握和定位,并增强道德建设的理论说服力。

      本文认为,对于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应该依市场经济的结构特征分三个层面来把握,即市场经济本质的道德性、市场经济经营观念的道德性和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性。

      一、市场经济本质的道德性

      对于一种经济形式的道德考量,首先应看其本质要求的道德性。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平的本质属性,直接表现了人类的道德精神。

      1、市场经济的自由禀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要确定的是发展经济的运行形式问题。市场经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重要原因是其配置资源的效率性,而效率的实现得益于废除政府的计划指令而推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市场经济也就因之显现出有别于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自由性的本质特征。现代市场经济实行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自主的统一,它虽不像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那样完全由市场机制自行配置资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自由性。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旨在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建立经济参数而对市场实行间接引导。由之,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技术优势或资源占有等个性条件和市场的需要,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和交易,具有意志的自决权。具体表现为冲破行政手段束缚的自主生产和经营、摆脱外力强制的自愿交易、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平等竞争。市场主体的这种生产、管理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由性,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离开了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就会改变市场经济的本性。

      市场经济的自由本质在赋予市场主体经济自由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使人具有了独立人格。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兼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分析的那样:“以商业、大工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的纵向的人身依附、隶属和支配关系,确立了国民的独立人格和个人自由,市场具有趋向自由的内在力量,商业的发达即意味着自由。”[1](P.43)不待言,自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质

      市场经济不仅预制了市场主体具有展开独立决策和行动的自由,而且也规制了市场主体的人格平等,互不辖属;地位平等,互不胁迫;机会均等,彼此尊重。具言之,市场主体在社会资源的配置活动中,不仅能够独立行使自己的经营权,而且具有同等机会参与市场的竞争,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抢占市场;更为深远的是,它启发和带动了人们对政治、法律等权利和义务平等的追求,排除了等级、身份、特权对人们的禁锢。在一定意义上,平等是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重要标志。

      3、市场经济的公平属性

      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特征,它内生的规则要求是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因此,市场主体的交换活动,不仅具有自愿、自由、合意的属性,更具有公平交易的规定;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则是在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上的效率竞争;同样,社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自由配置,也是基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之,缺乏公平交易和竞争的市场经济只能是一种畸型的市场经济。

      自由、平等、公平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类的重要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故而,我们把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这种道德禀性称之为“市场经济本质的道德性”。市场经济本质的道德性,是市场经济运行形式所固有的特性,它从逻辑上预示了“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经济”的判断,但这常常需要我们从学理的层面来把握。

      二、市场经济经营观念的道德性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其固有的规律和特征不能自己表现自己,必须通过其载体——企业的经济活动才能显现;人是企业活动的主体,而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意志性活动,因此,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而是在一定的经营观念支配下的有意识的活动。经营观念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原则,它是一个企业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概括,反映着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商业观,直接关系着企业在什么思想指导下谋求利润及通过什么方式获利。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是企业在经营观念支配下的自觉行为,所以,企业经营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着经济活动的道德性质。市场经济经营观念的道德性有两个层面的表现:一般的道德理念和具体的道德观念。

      经营观念的一般的道德理念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所蕴涵的普遍道德观。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企业谋求利润是其天职和生存的基础,但市场经济的谋利不是任意的,利益的获取有度量分界的要求。因为商品本身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就决定了在赢利原则的经济性中蕴涵着一种伦理的谋利秩序和规定,即人我两利的不损人的底线伦理。众所周知,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利益得以实现的途径,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其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功能或属性,构成了商品交换之必需,并预示使用价值是商品实现自身价值的充要条件,从而表明,商品经济活动运行的正常秩序要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来谋求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满足他人、社会需要而实现自己的私利。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谁要生产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社会的使用价值。”[2](P.54)不言而喻,商品本身的二重性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为人与为己的统一,这是市场经济内在合理逻辑的规定。市场经济的这种主观的利己性和客观的互利性就要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树立诚实经商、正当谋利的经营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