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发展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它从世界观高度上确立了实践观方法论原则,完善了科学整体化方法,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历史问题的钥匙,从而奠定了全方位思维方式的理论前提。

      一、实践观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克服夸大思维活动能动创造作用的意识观与夸大自然界本源基础作用的存在观点两种片面性和直接扬弃思辨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两种思维方式,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确立了实践观方法论原则。所谓实践观方法论原则,是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研究理论问题的出发点、生长点和落脚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以实践为出发点,指的是以社会实践作为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他们自己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时指出:“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像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像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1 〕马恩在这里所讲的“从天上降到地上”与“从地上升到天上”的区别,就是在出发点上是从观念出发还是从实践出发的根本区别。德国哲学家从黑格尔到青年黑格尔派都是从“所想像的、所设想的”观念出发;费尔巴哈虽然反对从观念出发,提出了从人出发,但他把作为出发点的人看作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人。他把先前哲学提到的抽象物质和抽象精神,抽象地放在了人的身上。恩格斯讽刺费尔巴哈讲的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的人〔2〕。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就必须把这些人当作在历史实践中行动的人去研究。所以,马恩强调他们的科学实践观思维方式是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发点的。所谓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就在于从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出发,说到底就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这种作为出发点的实践,强调的重点不是以实践观点为理论前提,而是以实践为事实根据的基础作用。马恩在谈到两种历史观区别时肯定了这一观点。他们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3〕。 这里讲的“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和“从物质实践出发”,都是在以实践为事实基础的意义上使用的实践观点。

      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以实践为生长点,指的是以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生长点。这种作为生长点的实践观点,主要指的是实践观的理论前提作用。列宁所讲的“生活、实践的观点应当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4 〕这个著名论断,就是在理论生长点作用意义上使用的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确立了实践观点是新型思维方式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处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关系问题的视角,由以单纯研究主观和客观反映关系为主的认识论转变为了以研究主体和客体实践关系为重点的思维方式。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毛泽东的《实践论》,都是以实践观点作为理论生长点新型思维方式阐发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成功范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所阐明的实践观点,其实质是指能够把实践活动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实践的本质特征,即主体——客体功能关系。主体——客体功能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以贯之的核心观点。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以实践观点为理论生长点,就是以主体——客体功能关系的观点为理论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主体和客体实践关系的理论,不仅使人类对实践、实践观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也为人们研究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创了人类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的新时代。

      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以实践为落脚点,是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理论为实践服务为归宿目的的。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它产生于实践,反过来也必须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事理论研究,反对理论脱离实际。马克思尖锐地批评费尔巴哈如同旧哲学家们一样,“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6〕,“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在德国, 马克思致力于把对宗教的理论批判引向革命实践。他说:应当“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他认为,“世俗基础”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以实践为落脚点的成功范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实践观的理论研究是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理论为实践服务为归宿目的,体现了以实践为落脚点的方法论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