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物的可知属性与对其认识的不可穷尽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继武 蚌埠坦克学院政教室

原文出处:
学术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给不可知论下定义时,都把否认世界的彻底可知性当成是不可知论的重要含义之一。在它们看来,由于无限延续的人类具有把宇宙一切事物都认识完毕的能力或无限性,因此,“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事物总是可以或先或后地被认识的,过去没有认识的,现在有可能认识,现在还没有认识的,并不等于以后不能认识。”(上海市高等院校公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164 页)“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或早或晚地转化为主体思想的内容。”(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第109页)据此, 得出结论:世界是可以被彻底认识的,即世界上的事物总有一天会被认识完毕,否则就是不可知论。

      笔者认为,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区分开具有可知属性的事物与具有可知属性的事物在认识上的彻底穷尽这两个问题,因而也就不能进一步从宇宙的无限性和人类认识的“无限性”之比较中看到并非所有事物都能转化为现实的可知之物,因而也就不能更进一步地得出宇宙事物认识不完的结论。

      本文试对事物可知属性与对其认识的不可穷尽性作一分析,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索。

      一、可知属性是宇宙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任何认识论在阐述其内容之前,都要首先回答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即都要首先确定自己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因为这是其全部内容所依据的基础或出发点。可知论作为哲学认识论方面的一种理论,不管其形式如何,实质上都不能抛开这个基本前提。不但如此,彻底的可知论除了坚持这个认识论的基本前提之外,还坚持一个重要前提,这就是世界自身蕴含着可知属性,这与不可知论是根本不同。因为不可知论不但不明确地说明其认识论基本前提的性质,而且对世界自身具有可知性这个重要前提也是根本否认的。

      需要说明的是,彻底地唯心主义可知论同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在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世界可知属性的规定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彻底的唯心主义可知论把世界的本质理解为精神,并把精神视为人类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认为自己心目中这个精神世界蕴含着可知属性,而且也肯定思维具有完全彻底认识这个精神世界的能力。

      唯心主义可知论由于其认识论基本前提的错误,从而导致对世界可知属性的性质和主体认识能力作用的荒谬或不科学的理解。但彻底的唯心主义可知论所承认的世界自身蕴含着可知属性这个前提,与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有着共性。不同的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坚定地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蕴含的可知属性具有客观性。

      第一,这种“可知属性”不依赖人和人类意识而存在,是事物固有的性质。

      所谓事物的“可知属性”可否这样定义:就是指宇宙任何事物都具有能被其他事物所反应、反映、认识和理解这样一种性质。它说明事物并不是些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这种可知属性,既涵盖了宇宙的一切事物,是它们的共同本性,却又以宇宙具体事物可知属性的个别、特殊形式而存在和表现着。

      可知属性作为世界一切事物自身蕴含的属性之一,在同人及人类意识的关系上,具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意识或独立于人和人类意识之外而存在事物之中的性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管你认识到它也好,还是没认识到它也好,无不具有可知的属性。正因为如此,列宁才将此属性概括在著名的物质定义中,把物质表述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这里的“客观实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的就是事物具有可知的属性。正由于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可知的客观本性,形成具有可知属性的事物,因此,它们就会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可知之物。

      第二,事物可知的客观本性决定了人类意识及其物质基础与之相适应。

      客观事物的可知本性不但不是由人类意识及其能力所给予、决定或附加的;相反,人的意识及其能力从根本上说是由世界事物可知本性所决定的。正是由于事物自身蕴含着可知的客观本性,才使人类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反映形式、认识能力及其物质基础,使人类具有了适合于认识世界上各种各样事物之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能动性。这点,我们可以从意识的起源和意识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形成过程得到印证。

      1.物质世界具有的作为事物可知属性显示的“反应特性”,是意识反映形式赖以产生的根源。事物的可知属性尽管蕴含于事物之内,却通过事物的反应显示出来。反应特性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是“物质本性”的最普遍的表现之一,宇宙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相互作用必然导致相互反应,对被作用者来说,总会留下反应的“痕迹”。“湖水印月”“空谷回音”“滴水穿石”等都是物质世界的事物之间进行的机构、物理和化学的反应过程。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89 页)反应是无生命物质和有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共同特性,也是人类意识这种特殊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人类意识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决定性环节,即通过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反映形式——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这样环节实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