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道的转变与公共伦理学的建立

作 者:

作者简介:
詹世友,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江西 南昌 330047) 张逸云,南昌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江西 南昌 330047)

原文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在人类政治治道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公共(服务)行政发展的过程中,公共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是市场有着各种外部性,而行政也由于行政人员的角色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而产生大量的公共道德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公共伦理意识,加强公共道德建设。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现代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公私组织越来越多地被建立起来,它们处于相互依赖、共生共强的态势之中。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一方面要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促进市场经济这一私人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为公民们获得民主、自由等政治价值和守法、信任等公共道德价值创造精神意义的氛围。许多人从管理的角度上,建议在公共组织中引入市场竞争的原则,从而通过公众的公共选择给政府组织以竞争压力,促使其更有效地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本文则进一步认为,只从管理技术的角度不足以理解和完成公共组织的使命,还必须从公共伦理的角度为公共事务的治理提供价值合理性基础,所以,公共伦理学是不可或缺的。

      一 公共组织的特征

      由于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所以,人们认识组织时很难像认识客观物体那样运用一些抽象的、普遍的定理、定律,本质地说,人们难以准确地知道组织是什么。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尼古拉斯·亨利通过研究,给出了组织的一些开放性特征,他认为,一切私人的或公共的“组织是:有目的的、复杂的人类集合体;以非个人关系为特征的;有专门化的和有限的目标;以持续性的合作活动为特征;整合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向它们的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依赖于同环境的交换。”[1](第95页)他讨论的是组织一般。 从他所提出的组织一般的特征中可以看出,组织实际上会牵涉道德问题:(1)组织因为牵涉非个人性的关系,所以,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的行为规范问题;(2)组织以持续的合作活动为特征,所以要求相关的人员之间有一种情感的关联性,需要信任、尊重等等情理氛围;(3)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向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所以,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就是一项道德要求。

      公共组织的公共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从行为者来说,私人行为者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公共人的行为目的则是服务于他所管辖的公共事务;从利益的角度说,私人公司的利益一般是通过工薪和利润的形式为内部成员以及所有者谋利,而相反,“公共企业的假设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提供服务给社区的每一个成员)”[1](第72页);从可进人性来说,私人组织中参加活动的人就是组织内部的人,而公共组织则对所有人开放;私人组织的信息是机密的,属于组织内部的,而公共组织的信息则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私人组织的资源的使用是排他性的,而公共组织则面向所有人。

      公共组织包括政府机构、公共管理机构、自愿协会以及非营利公司。首先,相对于私人组织来说,政府公共组织特别受到任务环境的影响,所谓任务环境,是指组织“必须与之打交道的其他组织和力量的外在氛围”[1](第74页)。从实质的意义上说,政府公共组织不能像私人组织那样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自决性,而是要依任务环境的要求来为自己的行为、决策定向。这就意味着公共组织的成员不能只为组织自身谋取利益,从最终的意义上,组织成员也不能只向上级和组织负责,其最终责任和义务的来源在于公众;也就是说,公共组织的目的的实现不能像私人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那样依靠个人自利愿望的驱动。

      其次,市场主要是个人或者私人企业进行利益竞争的场所,他们要追求个人或企业效益最大化,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所致,所以市场竞争主要诉诸个人的自利愿望,但是,市场这种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中某些公共事务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不断扩展着其秩序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使市场越做越厚,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市场联系的普遍性纽带和市场行为的普遍规范。在我们看来,这种纽带和规范就是信用和法治。由于它们是面向所有私人的,因而它们也有公共性质,而且其普遍性质要高于私人偏好的个别性,并从而取得了对个人的约束力,而化为了社会公共法律的内容。所以,在现代高度社会化的情况下,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实际上是互为前提、相互交汇、相互支持的。信用和法治对市场这一私人领域来说是一种公共要求,其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这种形式秩序要由公共部门来供给。但从实质上说,信用和法律要得到很好的履行,还需要培养与这种普遍秩序相适应的个人的情感、欲望、气质,即德性。

      私人领域从利益驱动的定向和利益的归属、决策的自主性等来说虽然完全属于私人,但其活动却是在公开的、公共的社会领域来进行的,再加上现在市场秩序是一种普遍的秩序,因而私人活动要在一些大家都认可的普遍规范下来进行,这样就与公共领域紧密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者更需要公共德性:个人的灵活、吃苦、节俭、对潜在获利机会的敏感等诚然十分重要。但在市场经济中,从总体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那些公共德性——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理解市场普遍秩序的本质等,它们虽然都要落实到个人的内在品质上,但是较之私德,它们更有一种普遍性的视野。

      再次,由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交往频度的增大,所以人们会遇上许多值得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有由于社会时代的原因而造成人际隔阂和精神缺欠,这些都应该能够唤起我们内在的心愿,以某种组织化的行动来加以改进。这些组织的性质是民间非政府组织,其组织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某些问题,或者建立一个行业的公共秩序,和增进人际联系,切实培养人们的道德想像力等等而建立的一种自愿组织;或者建立各种基金会、慈善机构等等非赢利组织,由于它们服务于社会中潜在的某些特定需要,用以应付公共生活中出现的急难,所以,它们也是公共组织。目前,这些公共组织的发展呈勃兴之势,这本身就证明了人们的公共意识在增强,是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奉行的自利动机的升华,而具备了利他特质,这种利他意识确实是公共道德的重要特征;换言之,这类公共组织所要奉行的行为准则都应该是一种基于换位思考的道德准则,而不应该是某种市场道德准则——比如合理求利、公平竞争等等,而是要有以自己的财富优势、知识优势等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要有高度责任感来修复失衡了的生态环境等,为此要付出大量金钱和精力,而且收益却也许是长远的,并且不直接是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以人类的忧患感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来支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