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论:道德和理性的困惑 道德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西方哲学家的主要问题之一。按照西方哲学家一般的理解,只有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对行动者来说才是合乎理性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叫做“精明理性”(prudential rationality)。然而道德的行为常常包含利他主义的因素。道德与理性的困惑则表现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既符合理性又符合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如不符合理性,看上去就像是傻瓜或疯子的行为。而理性的行为如不符合道德,看上去就像是魔鬼的行为。让人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们的行为并不能总是既符合道德又符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由于人们既不想成为魔鬼,也不想成为傻瓜,大多数的西方哲学家认为道德与理性总是一致的,或者说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一致,答案却各有不同。有的西方哲学家认为,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理解道德与理性的含义,就会发现道德与理性总是一致的。有的认为,当道德与精明理性冲突时,道德的理由总是优于精明的理由,后者服从前者,这样道德和精明理性在道德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有的认为,当道德与精明理性冲突时,精明的理由总是优于道德的理由,道德服从精明理性,或者说与精明理性相冲突的道德要求不应成为道德的要求,这样道德与精明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还有的认为当道德与精明理性冲突时,有时道德的理由优于精明的理由,有时精明的理由优于道德的理由,究竟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地分析。这种看法否认了道德和精明理性的始终一致性。这些理论都假定了有某种客观的办法或标准来比较、评价道德和精明理性的理由,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笔者认为道德与精明理性总是一致是不可能的。道德的理由可以等同于某种中立于行动者的理由,故道德的行为总是应该符合理性的。但这种理性不同于与行动者相关的理性即精明理性。这样,道德与理性的困惑就表现为中立于行动者的理由和与行动者相关的理由的困惑。笔者认为,由于行动的理由是由行动的价值所决定的,而不同的价值是不可通约的,即无法客观比较的,故当不同的理由相冲突时,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客观地证明某一种理由总是优于另一种理由。换言之,当道德与精明理性相冲突时,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客观地证明道德的理由总是优于精明理性的理由,反之亦然。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还有没有客观的标准证明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求助于具有反思精神的公众舆论或理性反思的共识,或者说求助于某种公众理性的约定。然而这种公众的约定依然不是完全客观的,我们依然没有纯客观的标准决定我们最有理由做什么。 二、寻求客观的根据 许多当代西方哲学家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证明某一种行动理由(通常是道德理由)总是优于另一种行动理由(通常是精明理由)的方法。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找到某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道德和理性的冲突。这种解决方法要求实践理性的根据是客观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理由是不依任何人的欲求而存在的,故对每个人都是有效的。如果有人不根据其理由行事,那么他就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完全有理性的。 在认识领域里,寻找这样一种客观的根据或基础似乎没有多大的问题。科特·拜尔(Kurt Baier)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约翰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相信杰克是他的亲生儿子,尽管他的、他妻子的和杰克的血型证明杰克不可能是他的亲生儿子。假定约翰知道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有关知识并了解有关的情况,如果约翰依然不肯放弃他的信念,那么我们可以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说约翰是非理性的。[1](P90-91)。认为约翰是非理性的客观根据就是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有关事实。一般说来,认识理性的最终根据是客观事实或有关客观事实的证据,如果有人否认或拒绝接受建立在这一根据上的理由,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非理性的。比方说,“避免自相矛盾”就是一条客观的原则,如果有人否认它,他就是非理性的。客观的根据使认识或科学领域里完满的论证成为可能。西方道德哲学家希望能够在实践理性的领域里找到类似的根据,科特·拜尔称之为“实践理性的最终根据”(the ultimate ground of practical reason)。他认为“实践理性的最终根据”应该是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它在实践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就类似于客观事实在认识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P119)。笔者认为这一根据无法和认识领域里的客观根据相比较,因为对什么是真有价值或最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并没有一种完全客观的方法证明某一种理解就一定优于另一种理解。 三、最终的原则 在我们比较各种行动理由以决定哪一种理由更有理由时,我们常常会进行论证。在比较哪一种论证更有说服力时,我们要判断论证是否有效。如果两种论证都有效,我们就必须检查论证的前提是否为真。在实践理性的范围内,当关于事实的前提全部为真时,争议就会集中在价值判断的前提上。而当价值判断是最终的价值判断或最终的价值原则时,问题就变成哪一条原则更合理,更有价值。布鲁士·罗素(Bruce Russell)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