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伦理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建华(1959-),男,湖南桃江人,哲学博士,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湖南 长沙 410083) 刘激扬(1974-)女,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湖南 长沙 410083)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政治文明不是一种孤立的文明,它与道德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契合机制和互补机制;从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来看,始终没有离开理性主义、制度主义、个体主义等伦理精神;政治要真正实现文明,必须使政治意识要宽容、政治制度的制衡、政治行为要有序。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制度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部分。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的社会发展目标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良方。但由于政治自身以是权力的逐角为显现的,能否真正做到文明,取决于其他多种要素,其中伦理道德就是最重要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文明的政治就是合乎伦理的政治,政治的文明就是政治的伦理,在此,我们对政治文明进行伦理分析,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一、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总和,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其核心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理念、政治心理、政治行为五个层面。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决定性因素,政治制度的变更必然引起政治文明的自我否定与超越;政治体制是政治文明的结构形态;政治理念是政治文明的精神内核,往往表现为政治的思想形态,即政治哲学或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是政治文明的潜在形式,即存在于个体,也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是政治文明的具体反映。政治文明的各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构成了政治文明的统一体,并不断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关联,共同成为人类文明的有机部分,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是以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基础的。在人类社会的原初时代,由于生产办水平低下,基本上是靠天然食物养活人类自身,人类处于蒙昧和野蛮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人类能够运用生产工具来谋取食物,人类社会便开始摆脱蒙昧与野蛮。人类从群婚到对偶婚制,步入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曝光,因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上,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人类政治文明也就开始。但是由于直裸裸的利益侵袭与阶级压迫,使得这种政治文明本身充满了不平等、不自由、不公正、不民主等“反文明”。正因为如此,为了追求一种体现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现代政治文明,人类几千年一直在苦苦探索。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建立,标志着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以产业革命为基础、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人权反对神权、以民主反对专制、以人道反对神道,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获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洛克和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论”和密尔的“代议制理论”等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既为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指导,同时本身又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当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本质上还是一种剥削制度,其“有限选举权”、“议会至上”、“两党或多党竞争制”,是限制劳动人民民主权利、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主权在民”只是一句空话。资产阶级的政治文明依然是不完备的、不合理的、不公正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人类政治文明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制度,真正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完全新型民主。谋求最大多数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衡量正当文明进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是通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来加以实现的。在国体上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然,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表现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制度,而这种制度并不会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自然而然地达到自身完善,而是需要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20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虽然确定以消除剥夺制度为基本模式和主要趋势,但没有从政治制度完善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往往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取代应有的制度功能,没有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人类的政治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20世纪是社会变革的世纪,那么,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需要对社会和政治创新的世纪”。[1](P298)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既是对历史规律和政治发展规律的总结,更是基于现实和未来政治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可资借鉴的固定模式,加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又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范本,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建设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类政治文明走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是不可分的。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道德的发展先于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早期。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政治才应运而生。将来,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原来意义上的政治也将淡出历史舞台,而道德却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存在和未曾消亡的历史阶段,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一直紧密地贴在一起,他们的历史命运密不可分。

      道德文明是指人类在道德生活领域的进步状态,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一定社会的道德信仰、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和道德风尚等。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内在相关性,是由它们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基本要素的同质性特征决定的。其一、阶级性。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都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为其存在的基础,共同成为实现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恩格斯认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2](P173)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特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形成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和对立,并产生出反映本阶级利益要求和意志的政治主张、政治行为以及道德原则、规范及道德评价等,共同呈现鲜明的阶级本色。其二、进步性。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都是人类斗争实践进程中的积极成果,共同展现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状况和水平。“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关系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3](P144)在一定的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人们创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道德关系以及相应的思想趋向、价值观念、思想学说等等。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的相融并进,随同经济发展、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丰富的前进、上升过程的。其三、标志性。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都是人类智慧与实践创新的结晶,共同成为一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上国家治理模式的鲜明标志。自国家形成以来,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便在一定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逐渐在实践中形成维系政权、治理国家的基本模式。作为上层建筑重要构成因素的政治和道德,以其极强的能动性,成为治国理念、治国实践中最活跃、最突出的内容。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又彼此在对方中求得实现,以至被整合、提炼,并上升为治国模式的标志和象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