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伦理品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欧阳润平,女,哲学博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78)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伦理品质所产生的道德实力。企业的道德实力是企业遵循与市场经济理性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它一贯尊重和尽力满足利益相关人利益,并与利益相关人和谐交往共同发展而产生的道德凝聚力和影响力。与企业经营实力一样,企业道德实力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客现状态。具体可以从顾客忠诚度、员工忠诚度、股东忠诚度、融资资信度、同行联系度、供销稳定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等八个方面进行考量。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字号:

      一

      自从1990年哈默·都斯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命题以来,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涵先后有新技术论、营销网络资源论、创新能力论和企业文化论等等,这些看法发生于不同的视角,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国内外优秀企业成长的经验,深入思考企业组织管理的规律与特殊性之后,认为企业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培育上述某一种能力,或者上述几种能力之上,而忽略以下问题,企业仍然难以形成真正具备不可模仿的禀赋——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实际运行告诉我们:从内部来说,新技术的发明和有效运用来自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自具有创新激情的团队,具有创新激情的团队来自鼓励和奖赏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而鼓励和奖赏创新的企业文化来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随企业不断提高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员工的忠诚和高度职业素养则来自企业道德水准;从外部而言,稳定而不断拓展的营销网络来自企业与顾客、经销商、当地政府、公共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人的和谐,与外部利益相关人的和谐来自于企业是否尊重利益相关人的利益,是否遵守市场规范和市场准则,是否能够与利益相关人共同发展,是否具有社会所赞同的道德水准而具有社会影响力。有一点需要进一步提到的是,无论是自觉建立的还是自发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支撑国内外优秀企业卓越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石,使这些公司具有不可模仿禀赋的却都是明确而正确的价值观和顺时先进的企业道德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的伦理品质。

      当人类进入以企业化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时,一切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指出的那样:企业责任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而拓展到了生态、就业、信息、政治和道德等领域。随着企业竞争的全球化,企业影响力空前加大,公众对企业的预期不断提升,所有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大公司的责任日益加重,未来企业面临的挑战是道德化的挑战。相比发达国家企业,中国企业所遭遇的道德挑战内涵更为深刻。我国的企业不仅要承担全球化背景中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生态、人口、信息、政治和道德等责任的挑战,还要在刚从计划经济时代脱胎而出,较为普遍地缺乏市场理性、规则理性和发展理性的人文环境中,按照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则,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原则适应世界经济秩序,寻求可持续的发展并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正是从以上分析认识的基础而言,加入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企业的挑战与其说是核心竞争力的挑战,不如说是核心价值观的挑战;与其说是经营品质的挑战,不如说是伦理品质的挑战。

      二

      企业伦理品质是企业依据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进行经营管理所形成的企业道德人格。我们知道,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主体,受制于商品生产为他服务与为己谋利并存的伦理特性,企业既是为己谋利的经济主体,也是为他服务的道德主体,换言之,企业只有为他服好务才能为己谋好利。由此,企业的经济活动客观上也是道德活动,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尺度既包含经济的,也包含道德的。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系统总体上具有稳定性,人们道德行为大多具有习惯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道德取向也就具有相对的继承性,时间长了,蕴涵着企业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各类利益相关人的道德评价之中逐步具有了自己的道德人格,形成了特有的伦理品质。我们又知道,企业是通过商品生产和经营与多方不同利益主体发生经济关系的利益集合体。由于利益主体自发的利益预期往往大于可以分配资源的总量,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预期差异导致利益集合体中总是存在矛盾与冲突,这就客观地不容回避地要求企业依据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解决和协调这些冲突与矛盾。那么,企业在具体的利益环境中,在与所有利益相关人的交往过程中,依据什么样的道德准则、道德意识或道德理想处理这些关系,决定企业伦理品质的高低,或者说,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的道德评价发生于企业处理各种利益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中,企业伦理品质是企业与利益相关人之间关系状态的反映或写照。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分工的产物,企业与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决定企业发展的内外战略环境,可以说,适宜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外好环境来自优秀的企业伦理品质,或者,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人和谐,从而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的杠杆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企业的伦理品质。这就如同自然人的生存发展状态与人品密切相关一样,企业法人的生存发展状态也与企业伦理品质密切相关。

      企业的伦理品质决定企业的道德实力。90年代初,西方学者查尔斯·汉普登—特纳、弗兰西斯·福山等人在经过大量的以企业及企业行为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实证分析后指出:国家竞争力来自于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而国家的兴旺与人类的发展依托于建立在信任前提上的社会道德繁荣与创造。而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莱希和郝尔德从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指出:企业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是员工的忠诚、顾客的忠诚和投资者的忠诚,又如法兰克·K·索能伯格正是在对企业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凭良心管理——如何通过正直诚实、信任和全力以赴的精神来改进公司的运作》的伦理管理框架。以上研究成果表明:1.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2.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根本上是企业价值体系和道德凝聚力的竞争。我国企业已经走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产品、技术、营销网络或其他技术性的挑战,而是规则的挑战、信用的挑战,是价值观,是道德感召力、道德凝聚力的挑战。反观许多国际优秀企业和一些曾经优秀的企业的成长经验和衰败教训,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企业的道德实力,哪个企业的道德实力较强或不断增强,哪个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品质就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哪个企业的道德实力不够或是减弱,哪个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品质就会衰落。前者如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德国大众、美国西南航空,中国的海尔、同仁堂、万科、宝钢等,此所谓有德就有得,养义即养利;后者如美国安然、安达信、日本三菱,中国的郑百文、红高粱等,即所谓无德就无得,损义即损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