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济运行方式,都是资源的调配方式,而资源调配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资源配置总是难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于是可利用资源与人类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和问题。这种矛盾和问题人们通常把它称作“经济问题”。提起经济问题,经济学界通常认为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无限的。研究经济问题就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无限的需求上。但我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需求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需求与资源的有限与无限,时刻在相互作用、变化和运动着,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档次越来越高,这可以说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这种无限是相对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经济制度下,社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所能提供的,用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是一定的,由此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支付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显示了它的有限性。 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经济学上人们通常把它表述为可供物质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技术、资本、信息、土地、矿藏等等。人类在一开始进行经济活动时,就感到可以用来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总是不够的,以致使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总是不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但是,这种资源的稀缺有限性,是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比较出来的,而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的消费水平下,资源的配置最终还是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一种需求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求,新的资源配置又与其满足。由此可见,只有当人类产生需求时才能发现资源、创造资源、利用资源去满足需求。当人们感到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时候,同时感到资源是有限的,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但反过来,只有当人们产生了无限性的需求时,就意味着将有限的资源被人类利用。因为只有当人类时时感到需求的不满足,才去扩大、创造、转化和利用资源。只有当被增加的新的资源得到利用后,人类才认识到原来资源也是无限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一种需求难以满足而产生新的需求时,就要极力增加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和增加资源并能得到最优配置以满足新的需求。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式市场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往往出现了人类需求和可利用资源之间拉大的距离,使生产力难以得到迅速发展,或出现畸形发展。如图所示: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式市场经济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一部分人或集团占有了大量的资源,远远超过了在当时条件下本身的需求层次和需求量,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如图1所示); 一种是在当时条件下所产生的需求层次和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身已有的资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短缺(如图2所示)。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所引起的作用而最终导致的结果。资本主义早期所出现的经济危机和一些经济特征就是例证。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上,是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往往导致资源配置在满足了一个经济组织的需求时,仍然继续将资源配置到这个组织,便产生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如图2所示);而在当时一定条件下,另一经济组织其已有的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本身的需求时,也只能被计划分配到其它经济组织,于是这个经济组织便出现了资源的严重短缺(如图3所示)。应当看到, 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式市场经济,需求与可利用资源之间的拉大距离,其主要原因是无经济秩序所造成的;而高度集中下的计划经济体制,需求和可利用资源之间拉大距离是由于难以掌握社会发展的信息和固有的分配方式所造成的。况且,由于计划分配资源致使资源短缺的组织等米下锅,而无扩大增加资源以满足需求的积极性,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的组织与其组织本身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也就任其浪费和闲置。实践证明,这两种经济运行方式,都难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以上分析表明,要想使资源有效地配置到需求上,也就是使资源配置达到需求的满足并相互和谐地向前运动、发展,看来单纯靠“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手”这两种经济运动方式都是不能根本性解决经济问题的。只有将这两种运行方式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运作方式才能得以解决。这种新的运作方式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因为市场的作用形成了需求不断提高和增加,而人们对资源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并为之利用。当市场作用导致了如图1、图2所示的现象时,宏观调控就将起到重大作用。当开始出现图1所示现象时, 宏观调控通过法律、财政、金融、行政等多种手段使图1所示的闲置资源得以调整;当开始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时,便又及时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使图2的资源得以扩大和增加或适当控制甚至抑制其本身需求。这样就能尽量使需求与资源的距离缩小,并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条件下接着一个条件下,使资源配置能满足需求。只有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手”有机结合,才能不断达到需求与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