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陶德麟教授、欧阳康教授等合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作为同名著作的一个研究纲领,以其高度的综合概括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给人们展示了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家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引下,对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重大而迫切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严肃思考和认真探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志,从事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研究的同志,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可贵的努力。然而,大家都感到,仅仅从哲学的各个相关领域和侧面提出和思考问题还是不够的,仅仅对过去的原理体系作局部的调整和补充也是不够的。必须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和更广的视角下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视野》的作者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从人类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总体上,以创造性的精神综合国内外各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思路。 正如《视野》的作者所说,“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树立一种自觉而又明晰的当代意识,具备一种广阔而深邃的当代视野。”这种当代意识和当代视野,就是一方面立足于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来理解和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观和哲学方法来看待和评价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精神和根本特性,又突出了它的当代风貌和当代意蕴,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历史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强大生命力和海纳百川似的吸纳、融汇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而丰富的思想容量。 《视野》的作者对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当代大实践、当代大科学、当代大哲学”的概念,概括在这三个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重要特点。马、恩在创立他们的哲学时,是面向当时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当时的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当时的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三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内容、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毫无疑问,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也是面向他们所处时代的实践、科学和哲学的。从19世纪40年代马恩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到现在,历史已经跨越了一个半世纪的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视野》的作者紧紧地把握这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当代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动态和发展中进行一体化和整体性的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反思,这样就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有血有肉的实际内容而不致流于空泛的议论,而且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推进的宏伟工程而不致流于枝节之论。 《视野》明确指出,要紧密联系当代世界哲学的发展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且把这一问题作为全部立论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这是一个富有远见而又要有一定理论勇气才能提出并坚持贯彻下去的见解。如果说,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紧密联系当代实践和当代科学这个见解比较容易为世人所理解、所接受的话,那么一定要紧紧联系当代世界哲学(特别是当代西方哲学)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点则不那么易于为大家所理解和重视。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在中国或外国,都曾经出现过种种偏颇。一种是把当代西方哲学看成纯粹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加以简单拒斥和批判,从而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哲学没有交流和对话,没有必要的借鉴和吸纳。这是无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的。另一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前提和完整体系,把当代西方哲学思想和流派直接嫁接和移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还有的人在接受当代西方哲学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鄙薄和忽视的倾向。和上述这些态度根本不同,《视野》的作者对于当代西方哲学,首先是借助于当代实践和当代科学的宏大背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哲学方法的立场上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内部结构和发展趋势,加深对人类哲学思维发展规律及其当代特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批判地吸取其在理论视角和方法上的合理内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方式进行严肃认真的建设性探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巩固和提高其在当代世界哲学之林中的地位、价值和功能,使之为人类哲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样,既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君临一切、绝对至上的哲学,又认真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党性和科学性,在和当代西方哲学交流、对话和争论中发展自身。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任务,《视野》的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和富于启发意义的工作。相信作者们将在这个宏阔思路下进一步精雕细刻,不断完善提高,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道,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