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刊1995年第2期发表了陶德麟、欧阳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构架·思路·方法》一文,在按语中曾表明发表此文的“目的在于广泛征询意见,听取同行们批评,以助这个研究纲领更为完善。”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动态》、《长江日报》等报刊作了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本刊陆续收到了一些评论此文的文章,这些文章普遍认为此文“极其鲜明地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其高度的综合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给人们展开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广阔的理论空间,开拓了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域”,“是集历史感与时代感于一身、把理论思维与时代脉搏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好文章”,“其中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遗留的问题,都富有启迪性,值得深入求索,认真探讨”。同时,来稿还对此文中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许多讨论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我们认为,在学报上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对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是极为有益的,对帮助《视野》一文的作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也大有好处。为此,我们特发表中国人民大学萧前教授和杨耕博士、北京大学王东教授、南开大学陈晏清教授、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黎德扬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李步楼研究员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篇文章是陶德麟、欧阳康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以下简称《当代视野》)。这篇论文实际上是陶德麟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概述,或者说,是一个研究纲领。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大实践、当代大科学、当代大哲学等方面较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我们认为,这种探讨是非常积极和很有意义的,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健康发展。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树立一种自觉而明晰的当代意识,具备一种广阔而又深邃的当代视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是认为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面向和密切关注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这一见解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而不是上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在当代“不可超越”,并不是因为它提供了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因为它提供了研究当代问题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终极真理的体系。凡是以终极真理自诩的学说,如同希图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因此,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哲学就必须具备一种广阔而深邃的当代视野,面向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哲学的对象不仅有实践世界,也有科学世界,还有哲学自身。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人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三个最基本的层次,也是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层次的对象基础和发展动力。”我们同意这种看法,并进一步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生长点。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生长点有三层含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有所论述,但又未具体展开、详加探讨的问题,或者说,是以胚胎、萌芽形式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问题;(2 )这一问题又是当代实践和科学所突出的问题,即“热点”问题;(3)当代实践、 科学和哲学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适应现时代要求,使这些原先以胚胎、萌芽等形式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问题凸现出来,予以深入系统的研究,使之成为成熟的观点,并同原有的成熟观点融为一体。 特别引起我们感兴趣的是,作者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全球性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这个视野“不仅指向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和大哲学,尤其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非常重要。在中国,自1957年的“左”倾错误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导致“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致整个马克思主义几乎丧失尽它应有的权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就是由于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或多或少地受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束缚,眼光狭隘封闭,思想僵化保守,把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哲学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之中,先是封闭在苏联的经验和斯大林的框框里,后在中国又封闭在自身经验和毛泽东的框框里,看不到社会主义实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看不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看不到当代科学的新发展,甚至把一些科学的新成果斥之为伪科学,斥之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机械论,如相对论、遗传学、控制论等等都遭受过蛮横的排斥。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哲学,更是简单粗暴,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反动哲学,看不到这些哲学提出了一些在经济欠发达、科学相对落后的国家中难以发现的新领域、新问题;甚至狭隘到听不到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某些不同的声音,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反映而大张挞伐。这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为一种自满自足的终极真理体系,不理解马克思哲学不仅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其它哲学思潮,而且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自身。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的。 自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复苏,并且看到了再度辉煌的远景。这一切在于重新肯定并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结合当代实践和科学,特别是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从而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同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我们认为,这个“改革开放”并非仅限于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领域,而且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改革就要根据当代实践的检验,改变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科学的甚至歪曲的认识,如脱离了超越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阶段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开放也就是要开放我们的视野,而要真正扩大视野,就要结合当代实践和科学的新发展批判地吸取当代哲学中的一切合理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真正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说过,“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1〕,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2〕。这里讲的“知识总和”、 精神“财富”无疑应包括全人类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中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