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到今年3月22日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 艾思奇同志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30年代起他就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发表文章批判旧世界,批判各种反动思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抗战开始他到了延安,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在党的理论、宣传、教育以及文艺、新闻等各个部门都从事过工作,致力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从1948年起直到逝世,他一直在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和后来更名为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即现在的中共中央党校)里从事教学和领导工作,其间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从1950年起他是我的老师,以后又是我的领导。在30多年的奋斗中,艾思奇同志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做出的多方面重大贡献,是永远不会磨灭,永远值得后人纪念的。 艾思奇同志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哲学家,他的理论学术活动涉及的方面和发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他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重要论著,其中的许多著作,如30年代的《大众哲学》,抗战时期1943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的《〈中国之命运〉——极端唯心论的愚民哲学》,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由新华社向全党播发的《反对经验主义》,全国解放初期发表的《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和其后的几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等,都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起到了重大的思想理论教育作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身后留下的《艾思奇文集》集中了他的宝贵哲学遗产。 毛泽东同志号召: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在这方面,艾思奇同志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他的《大众哲学》所体现的就是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现实化方向。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大众哲学》开创的这条道路和方向,永远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大众哲学》这本著作正像艾思奇同志自己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的读物”,是为大众写的书,并不是他最深刻的著作,也不是他最成熟的著作。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10月间就曾经写信给艾思奇同志,对在《大众哲学》出版两年后在上海出版的《哲学与生活》一书作了这样的评价,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12页), 并作了长篇摘录送给艾思奇同志看。随着时间和研究工作的进展,后来他的哲学思想也越来越深刻了。但是,《大众哲学》这本书出版后引起的震动,其影响的持久和深远,以及它所开辟的道路的意义,在今天也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其写作经验也值得我们努力汲取,其榜样的作用将永远不会过时。 这本著作是1935年底艾思奇同志将报刊上连载的他的哲学讲话结集成册出版的,名为《哲学讲话》。《讲话》以人们身边生活为例,用人们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简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很快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出至三版,即遭到国民党政府书报审查机关的查禁。不久从形式上稍加修改后,更名为《大众哲学》再版,到全国解放时该书一共印了32版。从抗战前直到解放前,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些人就是由此入门,登堂入室,深入到更广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时至今日,在报刊上仍然可以常常看到一些人的回忆文字,在垂暮之年,这些同志回首往事时仍在念念不忘《大众哲学》对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影响。这本书当时对求知若渴的青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启蒙作用,一似围困于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突然遇到清洌无比的甘泉,那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似地接触到真理的喜悦,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想象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门的书,能够发生这样大的影响,决不是偶然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当时的形势是中华民族正处在严重的民族危亡关头。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满足于对我东北三省的侵占,铁蹄正践踏关内,步步蚕食华北,并妄图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而国民党反动派在敌人进逼面前却步步退让,一意扩大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战火,在其统治区内则实行“文化围剿”,残酷镇压人民大众的抗日民主要求,社会动荡不安,失学失业,民不聊生。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里,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迫切要求找寻救亡图存、改变社会生存环境的出路,在彷徨苦闷中热切渴望那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阐明问题的根本、指向光明真理的书籍。一句话,为了启迪智慧、找到出路,群众要求掌握科学理论。 另一方面,艾思奇同志从1932年开始便在报刊上发表哲学短文,并着手翻译苏联米丁的《新哲学大纲》,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心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武装广大群众,指引走向光明的根本道路,推动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斗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物质力量,能动地去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才能发挥这种改造世界的力量,逐步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由这种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理论需要掌握群众。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密不可分,这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