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决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传统(traditum),一般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因素的总和。它的内容既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人类社会的惯例和制度,甚至也包括物质实体。它们都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物。传统具有延续性、集体性、优势合法性、潜意识性、群属认同性、实用方便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性。文化的历史学派认为,传统行为方式的全部丛结体现为文明,文化是社会的遗产。功能主义也认为,每一世代借以积蓄经验以传于后代的媒介的总体,即构成为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大致理解为文化学中的文化残余(survival)这个概念。

      与传统相对,现代化(modernism )则是人类历史上文明演化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人对历史上文化积累的继续和开拓,是现代人“为了未来的历史而实现的新的形成和新的组合”(恩格斯语)。因此,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内容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复杂概念。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人们的需要的变化,传统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地被取代或改变。这些变化着的需要源于经常变迁的环境对人们不断提出的新的挑战,以及人们由此而产生的压力。由于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发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即使依恋并希望坚守那些已被确立的、曾经是完满的范型,最终也还是怀疑起特定的传统范型的合理性,并不得不设计或接受新的范型。宇宙的不可穷尽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具有敏锐批判眼光的传统继承者深深感到传统的不理想性,并促使自己进行超越传统的想象、推理、观察和表现,不断地为更高的真理、更大的清晰性和融贯性,以及更完备的知觉和想象而奋斗。不仅如此,事实上一切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标准、价值标准等等,都随着传统的修正和现代化的进程而发生变革。在这进程中,时间和环境等外在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作为主体的人自己。这便引出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决定的主题。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一种主体势作用,即一定的主体由自己的地位、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所形成的对客体的一种主动态势和能动状态。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的被动性和消极性而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之所以成为主体,关键是他在和客体的关系中显示出主动、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主体性是基于一般性质之上最深刻、最根本的性质。它不仅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能指明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的支配作用的内在原因。

      现代人的主体性价值观包括这样三层含义:现代人是作为主体性而存在的;现代人的个人人格应得到尊重;掌握现代人的自我本质,发挥现代人的独创性和能动性,尊重和保护现代人的精神个性。具体来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决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对传统文化的取舍是通过主体的选择机制实现的

      这是指现代人根据自己的价值需要、动机和目的,能动地对传统文化中的特定部分采取继承或摒弃的选择决定。现代化不是一个单一的易于界定的与传统价值全然矛盾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有高度变异性、具有复杂殊异的选择的过程〔1〕。现代人在对传统文化决定取舍时,总是受到现代的特有背景和范式的制约,并内在地渗透着现代人共有的信仰、理想、愿望和态度,最终是要使传统文化服从现代人的需要。现代人的主体性需要,决定了现代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价值系统为核心,形成绵延千年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总的来看,其哲学理念注重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自然主义(道、阴阳、五行)、人本主义(先秦儒学)和伦理主义(汉后儒学)融为一体;而具体的价值观念,则体现了各个时代不同主体的选择机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西化派对儒家哲学理念和价值规范展开激烈的批判;而现代的新儒家则将前现代化的滞后观念与后现代化的超前意识集于一身,折射出了主体企图抑制现代化与通过重建儒家传统文化以实现现代化的双重选择意向。与哲学理念相应,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结构建立在以“尊君”、“敬父”和“事亲”三大原则为核心的宗法制基础之上。对于这种模式的改造,起始于孙中山。他试图以西方社会的模式来改建中国社会,但未获成功。毛泽东及继后的现代人,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社会(和政治)模式的思考与选择,而这种思考与选择又总是与主体的特定行为模式紧密相关。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模式不适合现代人的价值需要,因此必然为现代人所厌弃。实现社会(和政治的)现代化,就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参与的、平等的、民主的和多元性文化适应的社会(和政治)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立,只有通过现代人的主体性选择机制才能实现。

      二、对传统文化的取舍是由主体的认识定势和认识结构所决定的

      例如,从整个人类思维模式的演进程序来看,存在着从古代的直观综合的模糊思辨模式,到近代的以分析还原为特征的精确思维模式,再到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精确和模糊辩证统一的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发展的大轮回。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演进,取决于主体同客体之间的认知关系,取决于主体的认识定势和认识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