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三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 要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唯心史观的主体选择论,强调和无限夸大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无疑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在唯物史观中,只存在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而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唯物史观;历史决定论;主体选择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主体自觉能动性;辩证统一

      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是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学术界在80年代也发表一些文章,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克服了长期以来对历史主体的选择作用重视不够的倾向,主张在坚持历史决定论的前提下阐述主体选择的作用,既反对把历史决定论曲解成机械决定论,又反对用主体选择论取代历史决定论等等。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好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下面谈三点看法,以求教于读者。

      一、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决不允许混淆

      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就是社会存在决定论,社会基本矛盾决定论,生产力最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的基本涵义,就是承认社会历史运动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其中最根本的规律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虽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要通过人的活动而发生作用的,但是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所规定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这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最重要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人的活动出发,从生产关系出发,找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决定性物质因素,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了最概括、最精辟的经典性表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曾经深刻指出,社会发展史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这就是:“在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的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又说:“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2 〕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在发现都是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着的:唯物史观的发现,首要的、决定性的是发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的确立,从而宣告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独占统治的终结。

      与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根本对立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历史选择论的基本涵义,就是主张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和自由创造历史,否认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支配作用。“历史选择论”与“主体选择论”是同义语,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任何选择都是主体的选择。在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表现为唯意志论,他们所限定的主体是少数英雄人物,所以也就表现为英雄创造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就是典型的代表。尼采的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把个人的权力意志当作世界一切的主宰,当作一切存在的基原和动力。在他看来,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历史过程,客观规律是不存在的,他的结论是:“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3 〕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选择论表现为宿命论或神学目的论和上帝创世说,他们所限定的主体是“神”、“上帝”或“绝对精神”等,所以也就表现为神创论。黑格尔作为一位辩证法大师,虽然把历史描述为有规律的变化发展过程,但是他的辩证法发展的主体不是物质,而是“绝对精神”,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所代表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人物的表面动机和真实动机都决不是历史事变的最终原因,认为这些动机后面还有应当加以研究的别的动力;但是它不在历史本身中寻找这种动力,反而从外面,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4〕所以,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是头足倒置的。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波普尔的历史非决定论,其矛头是直接了当地指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的。波普尔所写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最初原打算把标题定为《骗人的预言家: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唯恐人家不理解其用意,故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的扉页上又特意提醒读者和评论家说,这本书的标题意在暗示马克思一书的标题《哲学的贫困》,他声称马克思作为预言家失败的原因,完全在于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他在《社会科学的预言和预测》一文中,直言不讳地说,他“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我主要的或唯一的抨击对象。”波普尔的立论是:历史没有规律,因而历史不能预言。支持这一立论的论据是: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自由意志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诬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是“历史循环论”和“乌托邦”。可见,波普尔的观点是主体意志选择论,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相抗衡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过去,有的人对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的本质区别不够重视,甚至提出要用历史选择论来“重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是完全错误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