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826(2004)07-0077-08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具体指认,既关系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认定 ,也关系到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的发掘与其当代合理形态的具体构建,因此,本体论成 为了近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热点。这是研究走向深入的表现。但是,人们 并未很好地从学术层面呈现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本来面目。因此,对近年来马克思 本体论研究的总体图景加以清理和反思,已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 一、缘起:辨析“实践”的理论地位 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研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真正的研 讨热潮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持续至今。总的看来,这场讨论经由了马克 思哲学本体论的提出,到马克思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改革,再到马克思哲学本体论 的具体辨析的过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随着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深入,特别是 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将实践观点推进到一般世界观的层面,“本体论”合逻 辑地成为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热点和论争焦点。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首先提出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地位问题,并对传 统哲学教科书中的物质本体论展开了诘难。随后,国内学界开始逐步关注实践在马克思 哲学中的“大写”性质。80年代初,“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 观点的传入,全面引发了国内学界对传统马克思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许多学者明确 指认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核心地位乃至本体论地位的观点,并与传统教科书 以及一些学者继续维护物质的基础地位乃至本体论地位的观点形成了对峙之势。这种对 峙将“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持续了近十年的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讨 论,最后尽管没有达成一致公认的结论,但是人们几乎一致同意用“实践的唯物主义” 来称谓马克思哲学与作为中国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可以说,从对“实践的唯物 主义”的不同理解去构建马克思哲学体系成为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乃至当前马克思哲学 研究的主要景观。 首先,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进行了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 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就在于它强调实践,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 观点,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它的本质特征,但不能归结为“实践本体论”。有的学者认为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现代表达,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蕴。有的学者认为,实践唯 物主义准确地表述了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它把实践引进 本体论,把实践提升到世界本原的行列中去,抓住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有的 学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集中地表达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功能规定性,它是包含着本体 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本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有的学者认为,实 践的唯物主义,主要是立足于唯物主义谈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存 在形式,物质和实践的关系是实体和属性的关系,因此,实践观点是对唯物主义的科学 维护和确证。 其次,学界对“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进行了具体辨析。综观整个讨论,主要 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实践方法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 论,更不是与现代西方哲学所建构的生存论或存在论相类似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不是 以某种本体论自居的宗派哲学理论,而是一种全新的哲学形态,实践观点只具有为人们 提供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的方法论意义。这种观点从发生学角度强调指出,以实践为基 础的马克思哲学是建立于对本体论哲学思维的批判和扬弃之上的,它运用科学的实践观 打破了本体论化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不再追究世界的原始根据,从而超越了唯心论和 传统唯物论。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只具有为人们提供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的方法论 意义。 第二,实践功能论。这种观点认为,实践作为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是在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发挥了本体论功能;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不是以一种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代替另一种本体论(物质本体论或自然本体论),而是包括自然观、社会历 史观在内的新哲学形态。但是,马克思继承和发扬了人类的形而上追求,深刻地回答了 人类对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因此,马克思哲学就其实质和初衷来说,是一种非本体论 哲学,就其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对人和世界本质的终极追问来看,实际上又是一种非本体 论的本体论哲学。换言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具有本体论意义:它为解决本体论问 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实践本体论。这种观点认为,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不仅具有基础性地位,而且 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了超越“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因为:(1)实践是整个马 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2)这种哲学本身又是实践的,即“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 状”;(3)全部哲学都不脱离实践,是实践的世界观展开的形式。因此,全部马克思哲 学的出发点以及哲学的现代化,就是用“实践本体论”结束抽象的“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既防止了对哲学问题的实证性考察,又使哲学在逻辑层面上获得了内在创 造机制,从而改变了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当然,这并不否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第四,实践属性论。这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物质的关系是属性与实体 的关系,马克思哲学因此只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因为,马克思哲学把存在即世界 的本质或本体(本原)问题,看作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物质既是世界的本原又是认识 的源泉;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达 到了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实践唯物主义,是立足于唯物主义谈实践 的地位和作用,实践只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形式,物质和实践的关系是实体和属性的 关系;实践观点是对“物质本体论”的维护和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