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4)07-0004-05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这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意 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当然也不能例外 。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本体论的形态?首先是如何看待传统本体论?所谓传统本体论,通 常是指始于柏拉图,并由黑格尔完成的体系哲学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有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将世界理解为由某种本原性实体产生或构成的,也就是本 原观上的实体主义,或称之为本原观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其二,作为一种建构体系的方 法,它依靠纯粹概念的推演来建立体系,也就是以人们主观设想的概念为核心范畴来建 构关于宇宙本原的范畴体系。由于这种本体论是建构在实体性本原基础上的,所以人们 称它为实体本体论。尽管传统本体论的各个流派对实体的理解或规定不完全一样,但它 们所建立的体系却近乎一个模式——世界来源于某种原初存在:或者认为世界万物由实 体派生、或者认为世界万物分有实体、或者认为世界万物由全能的实体创造出来。由于 内在的矛盾性,实体本体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同意见的挑战之中。从哲学史上看, 这些挑战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更换实体,即通过新的实体来建构新的体系;二是 放弃实体本原观,保留体系哲学方法;三是放弃关于存在的命题,即拒绝讨论本体论; 四是彻底抛弃实体性本原观和体系哲学方法,立足现实,从实践出发去解释存在问题, 而不同的方法必然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 古代唯物主义一般都把实体视为具体的感性事物,认为这种具体事物是生成世界万物 的本原。“水”、“气”、“火”、“土”等都曾先后被视为这种物质实体。古代唯心 主义则从具体感性事物之外去寻找抽象的本原,然而在实体性思维方式上,它们与当时 的唯物主义却非常相似,即都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某种最高存在或实体产生的,所不同的 只是以精神实体取代了唯物主义的物质实体,因而增加了抽象性和神秘感罢了。从毕达 哥拉斯学派的“数”、色诺芬尼的“神”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同当时唯物主义的物 质实体一样,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也处在相互取代的变换过程中。柏拉图的“理念论” 将实体本体论体系化,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的体系被替代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由一种 实体对另一种实体的替代,变成了一种体系对另一种体系的替代。柏拉图的理念论体系 墨迹未干,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体系又迅速取代了前者的权威地位。可以说,整个中世 纪哲学本体论就是在证明上帝的存在,以上帝创世说替代古希腊的实体说,而这种替代 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进步性可言。 近代哲学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哲学主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换。当然 ,这里的转换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近代哲学中,本体论不但没有因“认识论转向”而 被取代,而且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实体性本原的特征,同时,一个体系替代另一个体系的 趋势也丝毫没有改变。 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首创者弗兰西斯·培根从经验论立场出发创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明确提出自然界是万物的本原,并把其基础称为“原始物质”。霍布斯提出“物体” 概念,发展了培根的实体本体论思想。唯心主义经验论者贝克莱则继承了古代唯心主义 的精神实体的本原观,认为上帝这个高级的精神实体具有至高无上的能力。欧洲大陆唯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也都有自己鲜明的本体论思想,而且也都是实体性的本体之论。笛 卡尔在他的哲学中论证了三个实体的存在,即心灵、物质和上帝,认为心灵和物质是两 个并行的实体,而这二者又都是由上帝这个最高的实体派生出来的,可见他最后还是回 到上帝这个精神实体上来了。斯宾诺莎批判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和上帝是最高实体的唯心 主义本体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唯物主义自然实体的本体论学说。他认为:“宇宙间只 有一个实体存在着,而这个实体是绝对无限的。”[2]唯心主义的唯理论者莱布尼茨则 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实体本体论,即“单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客观 的精神实体——“单子”——构成的。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本体论上,他们放弃了从具体物质形 态去寻找实体性本体的思维方式,试图通过物质结构层次去寻找世界的“科学”的实体 ,以替代前辈们赖以建构体系的原有实体。拉美特利认为,“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 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3],他把构成物质世界的实体形象地称为“面粉 团子”。狄德罗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被称为“异质元素”的实体构成的。作为法国 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和体系化者的霍尔巴赫,给物质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物质一般地 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4],从而肯定了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而存在,这无疑是对的。然而,他又把广袤、不可切入性、引力、惰性等看成是物质普 遍不变的特性,甚至还将水、火、气、土四种元素看成事物最根本的元素,这就又回到 古代唯物主义实体本体论的传统上去了。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首先对实体性本体论思维方式和实体本体论的科学性提 出了质疑,他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使整个实体本体论步入危机。为了克服康德的发难,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将实体设定为主客体统一的绝对精神,借助辩证法建立 起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实体本体论体系。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既是起点又是终 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绝对精神分别经过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再回到绝对 精神自身,同时又进入新的逻辑阶段。在黑格尔看来,他的体系已达到了“圆满”,或 者说达到了绝对真理。然而,黑格尔的体系不仅没有使实体本体论摆脱危机,反而导致 了它的最终破产。这就说明,仅仅依靠用一种本体替代另一种本体的内部改良,是不可 能克服实体本体论的内在矛盾的,要实现本体论上的根本变革,只能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