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种路径及其回应

作 者: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4)07-0017-0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围绕这 一主题,学者们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基本上反映了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 新的进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种主要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界出现三种主要 路径:一是“文本解读派”,从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入手,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 中,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回归,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点;二是“西马解读派”(暂且这么称谓),从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相对立、以当代西方某些哲学流派来解释和补充马克 思思想的一种思潮)的解读入手,寻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解和对现代性的理 解,以获得“真正的马克思”的形象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从而推进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时代解读派”,从对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这本“书”的 解读入手,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根本问题,然后运用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提炼出时代精神,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哲学。当前,要同时读好马克思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和时代这三本书,促 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而尤其要读好时代这本“书”。

      无论是“文本解读派”,还是“西马解读派”,在解读中都需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 ,弄清楚“是什么”,就是力求澄明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 视野中所理解的马克思,以回到或走进所谓真正的马克思,这叫做“返本”;第二,揭 示“有何意义”,也就是怎么看待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这叫做正确审视和评价马克 思;第三,“如何使马克思走向当代”,这就是要走进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建构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这叫做“开新”。“文本解读 派”和“西马解读派”的侧重点在于实现第一和第二个目标,而对第三个目标还未给予 全面而充分的关注。其学术贡献主要在于:在细致、挖掘、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 大无畏的学术探索精神,对马克思的文本和“西马”的文本率先做了深度解读,再现了 马克思的“新”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判断以往各种马克思研究的对错得失的评 判权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为揭示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 基础。这两种路径的历史局限,就在于还未使马克思走向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并立 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未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和对新的实际问 题进行理论思考,未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也未认识到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道路问 题的答案主要不在马克思的书本中,而在运用各种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当代中国问题进 行不懈探索的过程中。马克思指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 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 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 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 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 ,1965,第130页。)因而,马克思指出不能把他们的结论当成包医百病的药方,当成现 成的公式到处加以套用。实际上,我们研究马克思,真正要吸收的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 国发展道路的方法和思想资源,而不是最终答案。

      二、努力解读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精神

      解读真实的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最终都要立足于时代和当代中国的实践。这是出发 点和落脚点,也是归宿和目的。

      回到马克思或走进马克思的“热”,说到底来自于现时代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对 挖掘马克思基本思想的需求,时代需要马克思。中国正处在追求“现代性”和走向现代 性的时代,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就是反思现代性背景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代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关注现代性本身,并思考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哲学解读。通过回到或 走进马克思,目的之一就在于获得对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有益启示。

      对时代理解不同,往往对马克思的解读方式和结果也不同。时代提出问题,引起人们 的关注,使人们感觉到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某一思想和因素的重要,因而往往把其中某一 方面提到首位。在革命战争时期,列宁把马克思的理论主要解释为强调对立统一规律的 辩证法,是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毛泽东把马克思哲学主要解释为矛盾 学说和改造世界的学说;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主要解释为 实事求是的学说,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学说;进入20世纪,西方工业化社会中 的人的代价问题逐渐突出,所以,西方不少学者把马克思哲学主要理解为关于人的学说 ,认为尊重人、关心人和为了人的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而强调阶级斗争、无产阶 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是一种倒退。当然,应当避开时代对解读者的干扰,按 照马克思文本的本来面目来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但是,当解读者产生了解读马克思的学 术动机的时候,当解读者要审视马克思思想价值的时候,当解读者要发展马克思并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的时候,解读者必须立足于时代,即使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过程 本身,解读者也总是受时代提供的条件影响的,是带着时代的有色眼镜来解读马克思的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色彩。时代达到什么水平,解读者的认识就达到什么水平 ,文本解读也就达到什么水平。任何称之为“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是真正的马克思”的 说法,实质上都具有解读者的“认知图式”、“解读框架”和“时代特色”。这实际上 就是:时代观决定解读观,解读观决定效果观。

      从文本入手解读马克思,可以获得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资源,而不能获得发展马克思的 全部权力。要发展马克思,必须回到马克思;只有回到马克思,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 马克思,进而才能在学术上获得发展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时代需 要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更需要时代,生活的公式高于书本的公式。要真正获得发展马克 思的资格和权力,除了回到马克思外,还必须走进时代和生活,也就是必须以时代和当 代中国实践为立足点,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新的实际进行理论思考, 着眼于解读马克思所取得的成果的实际运用。这就要求确立“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中心” 的研究路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