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4)07-0013-04 价值哲学在国内曾经有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一度成为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国内价值哲学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研究目标上与具体人文学科相脱节,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摆脱知识论思维方式的束缚。由于这两个缺陷致使价值哲学的研究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价值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具体人文学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重新梳理价值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探索价值思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成为具体人文学科思考价值的一般理论基础。 一 人类认识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事实问题,另一类是价值问题。前者为“是什么”的问题,后者为“应该如何”的问题。各门实证科学以客观事实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回答世界是什么和怎样存在的问题。各类人文学科所要探讨的则 是价值问题,如人应该追求什么、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等。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别 是实证科学和人文学科相区别的内在根据。 在近代,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认识本身的研究也开展起来,近代认识论形成并发展成为近代哲学的主流。近代认识论实质上是知识论。知识论从最一般层次上研究事实认识,回答事实认识的一些根本问题,如人能否把握外在世界,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如何获得正确认识,如何验证认识的真理性等等。当认识以发现事实的真相为目的,以获得真理或知识为目标时,就要接受知识论的指导,遵守知识论提出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知识论只是对事实认识的研究,并不包含价值认识,价值认识在知识论的视野之外。知识论只是事实认识的方法论,而不是价值认识的方法论。价值认识是对价值的诠释、判断和评价,知识论提供的原则和方法并不适合价值认识。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并不是揭示客观的事实,对善恶、美丑的价值评价并不是获得确定的知识,价值认识的任 务是诠释与人相关的价值,并给人的活动指出方向和目的。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之间存 在着重大的差别,必须在知识论之外寻找价值认识的方法论。 人文学科也思考事实问题,但最重要的任务是探索价值。人文学科中各种流派集中讨论的问题都是价值问题。如伦理学思考善恶问题,引导人们弃恶扬善;美学思考美丑问题,告诉人们美丑的标准;经济学思考公平问题,探讨如何保证社会公平;政治学思考正义问题,回答如何达到社会正义。善恶、美丑、公平、正义等问题都不是事实问题,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而必须以人文学科的独特方式进行诠释。人文学科与实证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对价值的关注,对价值的思索才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 价值哲学是关于一般价值的哲学思考,是对各门人文学科所探索的具体价值的统一研究。在思考价值问题的各种理论中,价值哲学处于最高层次,要回答最普遍、最根本的一些问题,为思考具体价值提供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价值哲学理应成为人文学科探索价值的一般方法论,就像知识论作为实证科学认识事实的方法论一样。 价值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目前还不足以承担作为方法论的重任。然而不能因此怀疑价值哲学发展的前景,人文学科探索价值需要对普遍的价值问题做出统一的回答,需要更高层次的价值理论,价值哲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哲学不能脱离具体人文学科,必须总结人文学科思考价值的已有成果,探索人文学科共同面临的价值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一般方法论。 价值哲学如何成为人文学科的方法论?这是摆在价值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二 价值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国内价值哲学界在价值概念上下了很多工夫,对价值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对价值本质的理解基本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反对价值属性说和价值情感说,而支持价值关系说。价值属性说以价值客体确定价值,价值情感说以价值主体确定价值,二者都有片面性。价值关系说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确定价值,在理论上比属性说和情感说更合理一些。可以说,价值关系 说的确立是国内价值哲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价值关系说从形式上概括了价值的一般特征,既没有忽视价值客体,也没有忽视价值主体,是对价值客观论和价值主观论的巧妙综合。当人作为价值主体,事物作为价值客 体,客体以其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需要时,价值关系说令人信服地指出事物的价值不是 事物本身,也不是人对事物的需要和情感,而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关系说 对价值本质的解答比较合理,解决了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矛盾,不像属性说和情感 说那样片面,所以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国内价值哲学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价值关系说特别重视“需要”概念,把需要看作是价值的尺度,满足需要就有价值,不满足需要就没有价值。价值关系说对于说明功利价值非常适用,可以很好地说明事物对人的功利价值。但是,价值并非等同于功利价值,在功利价值之外还有非功利价值,如真、善、美、自由等价值。非功利价值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不能根据需要的满足情况判定非功利价值。如果以人的需要确定真、善、美、自由等价值,那么真、善、美、自由都变成了功利价值,显然不能正确地说明这些价值所具有的超功利性特征。价值关系 说适合说明功利价值,而不适合说明非功利价值,其理论视野中存在一个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