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4)03-0017-04 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需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进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健康的 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为着力点,果 断地提出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理性地对其分析 ,探讨其确立的背景,并弄清其深刻的本质内涵和要旨,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义。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与深远影响 (一)新中国50多年的沉痛教训对确立科学发展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3年,国内GDP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 人均占有超过1000美元,国内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六,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根本 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一些弯路,其中较突出 的有三次。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以钢为纲”,“钢铁挂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停滞和三年自然灾害,被迫 不得不进行整顿和调整。其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片面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加之 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的阴谋破坏,导致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迫 不得不做更大的整顿和调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从而确立了一系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应该说,中国改革 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注目的巨大成就,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在社会发展 的整个进程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短期的调整局部的整顿还是不断的。特别是涉 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五个一号文件”下发后,有些人片面地夸大了农村生产责任制 的作用和农民的富裕程度,在抓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放松了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从而使农村经济到20世纪末期出现了发展停滞,农民增产不增收,负担加重,城乡工 农剪刀差愈发加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和成熟。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对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伟大成就,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现在的小康 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 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美元,届时要达到人均3000美元,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其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搞得好,不出现大的失误,能顺利实现目标;另一种是, 搞得不好,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员剧增、城乡和地区差距愈拉愈大、社会矛盾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倒退。后一种结果是不允许的,人 民也不会答应,因此,必须确立一种能实现第一种结果的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 学发展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根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 根本方针。 (三)本世纪前20年重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是对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无言挑战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的 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上许多实力雄厚、声望颇高的企业集团纷纷 到中国投资,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利 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科学发 展观,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里的关键在于,发展要科学,发 展要有新见解、新思路,发展要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只有确立和运用好 科学的发展观、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与发展有重大联系的各方面的关系,发展才能有新 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顺 利实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四)令人不能满意的痛苦现实渴望确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第一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增长9 .1%的高增长率。同时,在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 的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 行业瓶颈效应制约影响明显,尤其是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供应矛盾突出、 价格上涨过快,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会不会走弯路 ,出现大起大落,待发展一段后再拐回头来调整;另一方面,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物 价飞涨,失业人员剧增,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需要严肃对待和慎重考虑 的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而言,是不允许停顿、反复和走弯路的,必须确 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形 势和前提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自然是十分重要 和必须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像中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我 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 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比如,9.1%的增长速度,其中靠投资提升占了相 当大的比重,甚至有的省份达到60%以上。我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大约是4%,而能 源消耗却占世界的近三分之一;其中,石油占7.4%,原煤占31%,钢铁占27%,氧化铝占 25%,水泥占40%。去年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6.6%、92.9%和121.9%。 这种增长速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虽然目前这些行业还是产销两旺,但是潜伏着生产 过剩的危险,而且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为突出。比如,去年全国钢材生产2.4亿吨,还 进口了3700多万吨,但新增的钢材有60%以上都是长线产品。新建的炼铁高炉81座,规 模合理的仅有6座,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带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去年投资增长26.7% ,投资率达到42.7%,全社会在建的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元,接近3年的总和。盲目 发展、一哄而上,造成了很大浪费。据报载,目前全国有12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大都 产量不高,形不成批量生产能力。还有各种名堂的开发区,更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6015个,其中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的只有1818个,占30.2 %,其余4197个均为省级以下开发区。1997年至今,开发区规划用地从1.2万平方公里扩 张到3.6万平方公里,6年激增2倍,已超过现有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和。因此,必 须要加强宏观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要按照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大事,以求平稳可持续的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决不能仅仅靠增加 投资和拉动消费来彰显经济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