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长沙 410006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随着物质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确认识物质 利益问题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认为,物质利益问题在唯物 史观中具有突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 。一、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契机和起点;二、物质利益问题是生产力、生产 关系与上层建筑等范畴的实质;三、人民群众是唯一的真正的利益主体。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4)02-0080-0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题开始凸显出来,这就是物质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与此同时,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如何在新的利益格局 条件下,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去实现、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 ”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 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彰显和突出了利益问题的重要性。对如此重要的利益问题 进行多维度研究,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又是极不够的。要概括利益多元化的现实,要 掌握利益问题的实质及利益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就必须从哲学的维度尤其是从唯物史观 的维度进行研究。然而当我们翻开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对 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时,却很难发现利益范畴的踪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重视利 益问题,才使得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出现利益“空白”,还是他们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利 益问题,从而使利益问题成为唯物史观中的核心问题?研究并弄清这一问题,对正确理 解唯物史观的实质,特别是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笔者认为,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核心问题,并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契机和起点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主持《莱茵报》之前基本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而在主持《莱茵 报》之后却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转变呢? 是马克思对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通过对莱茵河地区农民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 马克思才发现了被黑格尔颠倒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才从纯政治研究走向经济 研究,才告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开始走向了唯物主义。德法年鉴时期由于马克思真正 找到完成哲学与现实的结合,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现实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强调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 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页。),从此,马 克思才彻底摆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坚定地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既然马克思告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使自己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现实契机是他对现 实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那么,对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则是马克思创立唯 物史观的研究起点。

      首先,通过对现实的人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关切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彻底超越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和费尔巴哈 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标志着马克思向唯物史观的过渡。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的利益 既不是纯逻辑的思维活动的表现,也不是人生而有之的东西,而是人在现实活动中产生 并通过人的现实的社会劳动才能够实现的东西。从人的劳动的角度而不是从其他角度揭 示异化现象就成了对现实的人的利益问题进行研究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马克思认为 ,人们奋斗争取的利益既有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肯定性一面,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 又有统治人、摧残人的否定性一面。所谓“异化”,无非是指利益本身应该是人的利益 ,而在私有制条件下,利益却成了人的统治者,人都成了利益的奴隶。由此可见,异化 劳动理论所批判的正是私有制条件下利益的“反人性”,张扬的则是利益的“属人性” 。

      其次,通过对“普遍利益”理论的批判初步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利益原理。以往的 理论要么把自己吹嘘成抽象的人类普遍利益的唯一代表,要么反复强调自己的理论不受 任何利益因素的干扰,是纯而又纯的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世界上既不存在 脱离人的现实利益的纯粹的思想,也不存在所谓的完全抽象的“普遍利益”理论。任何 思想都是从一定的利益出发,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利益基础之上并为一定的利益服务的 。不受任何利益因素干扰的理论是不存在的。用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 的话说就是:“‘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注:《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2页。)因此,理论必须与人类社会的现 实利益相结合,既要把人的利益的全面实现作为自己理论的奋斗目标,又要始终站在劳 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从现实的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就科学地解答了《莱 茵报》时期所遇到的利益难题,从而使马克思的利益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前人的利益理 论。

      再次,通过对人类劳动的最根本的动因的研究得出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 他们的利益有关”的重要结论。利益既是人与社会的连接纽带,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基础 ,又是人类社会中统治、支配着其他一切原则的基本原则,正是利益把人与他人、与社 会连接起来。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看来,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 程。而人劳动的最根本动因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类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或 者说,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利益。人们在追求利益的 同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正是这些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构成了 人类社会形形色色矛盾和冲突的实质性内容,从而也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本质上就是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根本的利益冲突。正是在追求 利益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呈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