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之沧(1948-),男,江苏邳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求实

内容提要: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从“微观基础”入手,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精细分析;承认历史是一个客观过程;但又指出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限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而要努力将其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他们认可马克思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概念;同时针对新时期的“阶级构成要素”、“新阶级结构”等问题,提出一种革命性的阶级划分理论;并相信存在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04)03-0017-04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国家形成的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有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G·A·Cohen)、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罗默(John E·Roemer)、社会学家赖特(Erik Olin Wright)等。这些人主要是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精确性和西方马克主义阵营中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黑格尔主义、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潮,站在科学角度,利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论证;既体现一种时代精神、文化特征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转换,也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了辩护,并注入新的内容。

      一、唯物史观的“微观基础”分析方法

      当20世纪60年代,分析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整体上衰落的时候,而在美国却是方兴未艾,正是其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的时代。美国的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就是产生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他们站在精确科学和经验事实的高度,从分析和澄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入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研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批判和揭露的合理性,力图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详细考察和比较,从逻辑和语言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论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和翔实论证,以期达到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行辩护的目的。其中,尤其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个微观基础一定能够更加丰富和巩固马克思主义”。[1](P133)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开辟者是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正是他的成名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使得分析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世界兴起;并公开表明他们的研究较经典马克思主义拥有自己的原则和特征。这就是他们认为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经验现象和自然语言,而要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抽象的原则,把理论命题程式化、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和简单化。同时,又要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微观论据,从具体的问题和概念入手,为论证和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基础。再一方面,他们还坚持主张用非教条、非传统的方式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连续性、本质性、革命性和整体性,又要看到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诸多挫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提出的严重挑战。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的社会科学,其粗糙性、局限性,以及某些基础原理的可错性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总体上的合理性也是不能否定的。因为现实中也会出现这样情形,“人们不会因为一件好工具在某些场合失灵,而把它扔掉,尤其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工具的情况下”。[2](P20)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着实践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实践对象、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它在一位艺术大师手里,可以雕琢出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而在一个笨拙的生手那里,则可能一事无成。

      正因为分析派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关系持有一种辩证的和历史的认识,因此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都是认可的,并积极地去为其寻找论据。具体地说,他们承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认可马克思给予精辟论述的有关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概念;相信存在一种将优越于现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这种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产生的劳动异化和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将得到克服。这恰如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翰·默(John E·Poemer)所言:当今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大任务就是建构一种当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解释和批判,也必须设计出一套有利于克服这些缺陷和弊端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蓝图,眼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工具就是建构这种理论所必须的物件。”[2](P21),因为他们所运用的就是能够使人类的一般性认识达到科学和真理高度的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建构等现代的科学工具与方法;并宣称要建立马克思主义“微观基础”的分析方法论,其中包括功能解释的方法、理性选择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以及部分人保留的唯物辩证法;主张运用这种方法论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阶级观念、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以及有关劳动异化、社会异化、意识形态的异化、人本身的异化,以及经济剥削、阶级压迫、社会公正、民主制度等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问题,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和现实分析。在这种分析中,对于马克思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命题,或是为其辩护,或是加以修正,或是拓宽其外延,或是干脆予以否定。

      为了系统探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们将其具体划分为三类研究对象:一是方法论,该学派宣称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微观基础”的基本方法论,其中包括功能解释方法、理性选择方法、逻辑分析方法,以及唯物辩证法。二是经验理论,主要涉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进行的分析和认识。三是规范理论或道德理论,包括劳动异化、社会异化、意识形态异化、人的异化,以及经济剥削、阶级压迫、社会公正、民主制度等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问题。

      二、对唯物史观的支持和论证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出现一片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的唯物史观时,柯亨等人则运用逻辑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和严密的论证,进行了新的表述和重建,旨在为其辩护,为其提供支持的论据,以引人入胜的形式介绍它的基本思想;目标是建立一种更加站得住脚的历史理论;力求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作出准确、精练和科学的表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