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我们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进程正以其深刻的文化逻辑导引着一场巨大的哲学变革。全球化一方面使人类的生存活动所具有的内在相关性日益增强,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样式相互开放,民族文化个性的生成由此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哲学的创造活动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扩张又使民族文化传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化标准在文化领域中的蔓延使民族的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哲学作为文化里最深层的部分,如何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中保持自我,不断创造并葆有自己的个性,为解决民族性的和世界性的问题贡献自己独特的智慧,成为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提出哲学特别是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问题,并不是仅仅出于对抗西方文化霸 权而采取的一种文化策略,更为根本的理由缘起于哲学自身的本性和发展逻辑。哲学并 没有抽象普遍的绝对本性。哲学的本性是不确定的,始终处于生成和变化的过程之中。 哲学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理论,总是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哲学个性的存在 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人性是在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中历史地生成的。马克思为自己规定的人性观的认识方式是“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9页。)马克思首先在对动物的生命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的比较中,透过人的实践活动直观到了人的生命的自由自觉本性。但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这种直观上,他进一步以历史性的思维方式去考察人性的生成历史,把人性看成是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正是通过实践性的生命活动,在历史的生成过程中,人体现并实现着自己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本性,人性也由此获得着越来越真实的性质。 由此可知,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本性,既是由人的实践性的生命活动具有的内在必然性开显出来的,也是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敞开出来的。沿着“人性生成”的思想道路继续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人性并不表现为抽象的、普遍性的存在,人性在其现实性上总是通过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人的人性品质、水准、风范和境界都凝聚在人的个性之中。人总是以个性化的方式成为人的。回顾思想史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性 观点,我们就会发现,思想家们在试图探究普遍的人性时,他们提出的各种人性观点恰 恰是个性化的。各种各样的人性观点,都是思想家们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 ”上,通过独创性的探索活动,以独特的心灵体验、独辟的思想道路,创造出的具有独 到见解的思想成果。各种迥异其趣的人性观点莫不内蕴着哲学家本人的独特个性。可以 说,正是各种独具个性的人性观点之间的对话、冲突,才创造了气韵生动的思想景观, 促进和推动了人对自己人性的自我认识。 各种个性化的人性观点的存在也恰恰表明,人的个性的存在是各种个性化的人性观点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根据。正如任何真实的人性观点必然体现为个性化的观点一样,任何 真实的个人也必然是有个性的个人。个性意味着特点、差异,意味着自我。个性是思想 的生命,个性也同样是人的生命。个性是人与思想葆有自我、拥有生命活力的源泉。没 有个性,思想和生命的意义就不会绽放,思想与生命就会走向凋零与枯萎。人的个性化 过程就是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升华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总之,人总是经“做”而成“人”的。人也总是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做人”的。因此,人性并不是与人的个性相对立的抽象的东西。人性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人的个性。正是通过个性,人才作为人而成为人。而人之为人,也正是要实现那自由的个性。这种对人 性的个性化理解成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哲学个性的思想基础。 二 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或“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对时代的把握是经由哲 学家的头脑来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所面对的虽然是普遍性的、人类性的、时代 性的问题,但它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又是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实现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 都是哲学家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心灵体验、独辟的思想道 路所进行的独创性的探索活动而生成的独到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无不深深地熔铸了时 代的烙印并透溢着哲学家独巨匠心的思考风格,在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解释原则、概 念框架、逻辑思路以及话语表达上都深深地印上哲学家个性化的痕迹。哲学发展的历史 ,作为“厮杀的战场”,就是各种个性化的哲学思想彼此碰撞、冲突、对话的历史,也 是哲学个性化意识不断增强并不断生成自己个性的历史。在哲学的发展中,哲学的个性 意识存在于它对自身顽强的自我追问之中。在“哲学是什么”的自我意识中,哲学总是 力求在众多各具特色的文化样式中寻求自身的独特定位。哲学也总是以个性化的思维视 角、价值取向、表达风格、理论形态在形形色色的派别冲突中实现自身的历史性发展。 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哲学不断生成自己个性的历史。正是由于各种独具个性的理论观点 和哲学流派之间的对话、冲突,才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哲学景观,促进和推动了哲学的发 展。可以说,哲学的个性是哲学葆有自我、拥有思想活力的源泉。当然,哲学的个性并 不意味着哲学只是哲学家在自己头脑中进行的自足的抽象思辨的意识活动。相反,哲学 的个性往往体现为以个性化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性和人民性。虽然哲学经由哲学家而 得以产生,但“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 物,人民的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注:《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在这里,哲学思想一方面所反 映和表征的是一个时代的普遍性的社会自我意识和人民大众所处“时代内心状态的最实 际的呼声”,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又是被哲学家捕捉到并集中起来的,它凝聚着哲学家对“时代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和“人民的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真 切理解和真诚思考,它是以“我”的方式所看到和把握的“我们”。在这个意义上,“ 无我的哲学”是不存在的,越是“有我的哲学”就越会成为“我们的哲学”,成为代表 “我们”并引起“我们”共鸣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