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拓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山东 聊城 252000 李荣海(1955—),山东临清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哲 学、现代西方哲学、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原文出处:
求实

内容提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内容、体系框架等诸方面的革新均有 着启示性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社会性和党性相统一特点的哲学形态,具有具体的 接受对象。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对象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但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才是这一学科存在 和发展的目的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实现由一大规律向三大规律的转换,符合 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使其具有了明晰的研究对象和接受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内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应以三大规律为主干而构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4)02-0026-05

      近年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理论界多有涉猎与研究。 但存在的问题,往往是把二者相互论证、循环解释,以求证其间的一致。这种简单化的 研究方式,既忽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内涵,又消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 代意义。笔者认为,围绕着“创新”找出其内在的契合点,这才是研究二者关系应有的 着力之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决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 修修补补”,而是对其对象、内容、体系框架诸方面的创新均有着重大的启示性价值。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从“一大规律”向“三大规律”的转换

      从历史唯物主义产生至今的一百几十年的时间,世界历史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 变化的进程及其结果,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内得到反映和体现。但是,面对生 动的实践展开,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麻木和迟钝,时至今日,历史唯 物主义无论是对象还是内容、体系仍然“风貌依旧”。在时代主题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 砥砺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已成必然。正因为如此,这一问题才构成近年哲学 界讨论的热点和核心。

      一门学科的成熟,有赖于其对象的确定。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当前既有把其 归结为“历史”属性的认识,也有把其归结为“社会”属性的理解。这一在理论把握上 的实质性分歧,源于对其对象的认识上缺乏正确而有效的统一标准。解决这一问题,对 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无疑是一个虽然艰难但又必须跨越的“卡夫丁峡谷”。“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难题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江泽民曾就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结晶,它 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根本体现,是共产党执政 规律内蕴的深刻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 象,拓展出一个创新性思路。

      哲学学科和社会科学一样,有着和自然科学发展不同的独特性,即它首先要确定这一 学科的接受对象,然后根据接受主体的特点选择学科研究对象。哲学的使命和功能往往 引领着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深刻、最基础、最富创造性 的内容。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历史性贡献时认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 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P776)他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 价值学说一起,视作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贡献,并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贡献, 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2](P776)恩格斯 为什么如此推崇历史唯物主义?这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所承担的历史 使命来作出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理论。这一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就在于它在客观把握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着眼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前提下,揭示出社会主义发展的 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性的理论创新,构成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历史唯物主义,隐蕴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体现着社会 主义的理想向现实转化的深刻必然性;内涵着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发展的历史性、客观 性前提。

      作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头脑”,“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3](P15)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思想闪电,指引、刻画着无产阶级以及整个人类解 放的道路和前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偏狭的理论学说,但在功能性上,则有着鲜明的党 性立场,它是具有社会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性与阶级性相 统一的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其对象上也应体现出 来。但在此点上,我们以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却存有明显缺陷。传统上认为,历史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解,这些规律性内容的适应性是覆 盖大时空背景中的所有社会形态的。它对社会主义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它并不仅仅指 向社会主义。这样,历史唯物主义由于其所指向对象的过于一般和抽象,其对社会主义 理解的针对性并不强。社会主义形态的特殊发展规律或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 形态中的反映和表现是什么?作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的共产党的合理性、合法性如 何理解?换言之,共产党究竟如何体现、契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获得自身执政的合理 性?如何在符合人民意愿、体现人民利益方面提炼、塑造自身执政的合法性?这一系列事 关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核心、焦点问题,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中并没有作 为一个真问题而出现。由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被排除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视野之外,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多重消极后果。在理论上,只是关注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使本应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沾染上浓厚 的抽象性色彩,使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与历史理论文本“衔接”而消解了其现实性功能。 在实践上,由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对象的单调理解,使人们缺乏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 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的高度自觉,因而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真正“理论 基础”,没有真正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头脑”以及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由此造 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历史实践中使社会主义不断遭受挫折。

      作为马克思的重要理论创新性成果,作为马克思两大历史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竟难以容纳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这恰恰在理论发展的现实 中发生了。正由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一现实性课题漂移出历史唯物 主义的视野之外,而“科学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学科又难以承担这一研究任务, 这就导致了探索者的“缺位”,导致对这一现实重大问题探索自觉性的丧失。而对于这 类问题的研究,又是社会主义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不得不依赖于领袖的个人智 慧进行思维操作,但领袖智慧的局限性又难以避免其探索中的失误,这应该是历史上社 会主义出现挫折的原因之一。以往我们常常议论甚至责怪哲学、政治等理论的发展权被 领袖所“垄断”,这不能怪罪领袖的“越俎代庖”,而实属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者本身没 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