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04)01-0013-03 一、全球化与中国价值观的嬗变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对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判断标准、评价标 准和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从范围来说,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观念的完整系统,是一定 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价值问题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 个领域,人们的信念、信仰、追求和理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既具有行为导向作 用,又是一种行为动力。从根源上看,价值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着社会存在的 制约,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规定着21世纪的发展与走 向,对我们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全球化不仅仅表现 在经济层面,在一定意义上说,各国政治体制的调整都要受到全球化这种外部推力的影 响,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也正在产生冲击,使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碰撞与交融。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值得注 意的嬗变。 一是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传统的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革,传统价值观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价值观发生了冲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之后,这种冲突呈现加剧的趋势。对于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问题,我 们必须认真研究,辩证思考。一个民族拒绝传统,对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是危险的 ,但是一个民族拒绝革新,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同样也是危险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 将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价值观融合起来,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 、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 二是民族独特的价值观与全球普适价值观的结合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 ,但在当代世界生活中,各民族要获得发展,必须进行国际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 ,而这种交往需要以各民族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为基础。如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世界和 平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民族的价值观与全球普适 价值观如何协调和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三是价值取向多元性与价值导向一元性的问题。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 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其根源主要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 是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体,作为社会意识存在的价值观念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 由于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 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大量涌入境内的同时,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进入,同中 国人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从而使我国价值观领域的多元性状况更加突出。 这就造成了全球化背景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价值领域里的多 元价值观与一元的、主导的价值观相冲突的格局。 因此,在全球化意蕴下,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正视价值观嬗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调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 方向的新价值观体系。 二、价值观调适应把握的理论原则 在当代中国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必须以一个充满活力、主流的价值观为核心。因 为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必须要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来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 提供精神上的原动力。这种主流的价值观应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充满无尽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然是中国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价值 观的建构和调适上,应把握的理论原则主要包括: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 大众为主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为取向的。江泽民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P159)由此产生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凡是推动社会生产 力向前发展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都是有价值的;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都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与科学历史观相统一的价值观。邓 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标准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 的提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闪烁着马克思 主义价值观的光芒,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蕴含的科学而又富有鲜明时代感的价值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判断党的理论、路线、方 针、政策的价值标准,提供了判断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而且为共产党人提供了人生价 值标准。这一标准,是我们构建主流价值观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其次,要从传统的价值观中汲取营养。尽管传统的价值观存在时间久远,但可以对其 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换,为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这是由于各种社会意 识形式的发展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 继承关系。新的价值观念对以往价值观念的继承,就是要获取传统价值观念的合理民族 形式,“推陈出新”,使之健康地向前发展。凡传统都有两重性。这就要求对传统价值 观念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要有深入的研究和稳定的共识。即使那些在历史上起 过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也要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