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1-0028-09
马克思世界观天才萌芽破土而出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刚从青年黑格尔运动中脱颖 而出的年轻人。四十年后,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 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而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哲学领域中作用最 为巨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学说。即使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此起彼伏的西方哲学思潮冲击中,依然挺拔屹立,向世人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一贯强调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作用。全国解放以后 ,我们在所有高校都开设有面对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并创办了为数不少的 哲学系,增设了哲学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对中国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 作出了贡献。但无可否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 着冷淡甚至轻视的态度。哲学系,在高校中的地位下降,有些学生与家长视报考哲学系 为末路,非不得已,决不“自投罗网”。
繁荣哲学,是落实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一项重大任务。道路和措 施当然是多样的。但我认为办好哲学系,特别是加强博士点的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繁荣的表现,又是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哲学各学科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50年代哲学系相比,现在我们哲学学科包括多种二级学科。这是世界性的哲学发展 和研究更加专门、更加深入的表现。我们哲学系改变了创建初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 唯一学科的状况。多种学科的并存,显然是我们哲学系兴旺发达的表现。
有人说中国现在没有哲学家,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哲学包括多种二级学科,至多说我 们有某一哲学学科的专家,但没有作为哲学的哲学家。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哲学的分化 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哲学认识的一种进步。其实一个高水平的伦理学家就是而 且应该是一个哲学家,我们只要翻翻世界伦理学史就知道这一点。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霍布斯、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至马克思,都是哲学家同时对伦理学 都有独到建树。即使是当代西方一些著名伦理学家都有其哲学思想,都既是哲学家又是 伦理学家。功利主义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都是如此。纯粹的非哲学的伦理学家是没 有的。其它二级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家、中外哲学史家无不如此。只要他们在二级学 科中有哲学创见,肯定同时是哲学家。如果他们在二级学科中,不能把具有专业性的问 题上升到普遍的哲学原则,或者反过来说不能把它的问题纳入他自己的哲学原则范围来 思考,那就不是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可以说,在当代,哲学二级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 深入,就是哲学繁荣的表现,或者是能促进作为元哲学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在二级学 科之外追求作为哲学的哲学的繁荣和发展,必然陷入纯哲学思辩而阻碍哲学的发展。当 然分科过细也可能有负面影响,例如,单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对哲学中其它学科的问 题不关心甚至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熔文史哲于一炉。这种片面性可以通过调整哲学教学 和提高哲学工作者的素养来解决。
在当前,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的身分是双重的。它既是我们目 前哲学学科分类中的二级学科,可又是我们整个思想领域中包括哲学领域各专门学科的 指导原则,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双重身分往往产生某种误解,或者以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指导地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的指导地位,或者 反过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无关宏旨。这两 种看法都有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作为二级学科,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在哲学中不能动摇。任何一个二级学科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 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 务并不是单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或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专利。加强马克 思主义哲学在各个二级学科的指导作用,既有利于该学科自身的建设,也有利于繁荣马 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其它二级学科学应该以马克思 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也是如此。并不是凡是在马 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岗位上的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同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员应该向哲学其它二级学科学习,更多地了解它们研究的成 果和提出的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不懂一点中外哲学史包括当代西方哲学 ,不懂一点伦理学、科技哲学,眼界狭隘,信息闭塞,思路枯竭,就会由边缘化而进一 步淡化,最后丧失自己理论上的生存权。历史经验证明,政权的力量可以维护一种思想 的法定地位,但不能令人信服和自觉接受。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会如此。因为它是真理 性学说,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哲学体系可以超越马克思主义。连不少有影响的西方学 者包括被目为“狂妄自负”的某些后现代主义都对马克思表示敬意。说实在的,我们现 在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蔑视,并不是由于新真理的发现,而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无知,甚至是傲慢与偏见。
我们哲学系办学经验证明,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坚持马克思主 义哲学在哲学系各个学科中的指导地位。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从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 题讨论中,得到很多教益。许多学者反对用西方哲学方法和范畴来分析或理解中国哲学 ,强调要从中国哲学的特点出发。这种意见无疑包括合理性。可哲学有没有共性,在何 种程度和范围借鉴西方哲学成就是合理的?特别是能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 物主义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是否 与用实证主义方法、实用主义方法属于同样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回避。如果 在中国哲学研究中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其结论的科学性是很令人怀疑的。所 以我以为在中国,无论是哪一个二级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方向都应该从各个角度和不 同的专业,有利于丰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水平。我们社会主义 国家哲学系的二级学科,可以说具有“家族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因则 完全可以发挥这种作用。各个二级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建设,它在自身专业范围内的研究 的深化和水平的提高,显然对哲学系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