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4)01-0040-05 尽管全球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但全球化理论的提出却早 已有之。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对全球化有所论述。他们指出:“只有随着 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狭 隘地域性的个人才能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这里,马克思和 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使交往突破了狭隘的民族和国家的地域限制,将不同国家和 民族联系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从而促使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历史转变的 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普遍交往的发展。由此,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是全球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从事历史活动的主体与交往形态的演变和更替 联系起来,指出人类物质交往实践必然是世界范围的扩展,世界历史时代产生着世界普 遍交往,全球化不过是物质交往实践的宏观拓展形态。这样,交往实践就成为马克思主 义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实践形态本质的核心范畴。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早在19世纪就已对交往的全球化有过论述,但交往全球化的最初 发展形态并非源于19世纪。按照目前学界的划分方法,我们似乎可以将其追溯到1492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我们更倾向于将新大陆的发现看作是交往全球化的一种动向,因 为哥伦布的这一创举在短期内尚未造成全球性的效应。按照交往全球化的性质与动力, 我们将迄今为止的交往全球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旧全球化时代和新全球化时代。旧全 球化时代(15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交往特征为:西方国家在资本无限增殖和无限扩张 本性的驱使下(动力),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通过商业、贸易等经济交往活动以及 战争和暴力等武力手段(交往方式),发起、推动和主导了交往全球化的进程。它主要体 现的是资本主义带有战争、征服、殖民等野蛮特征的交往活动在全球的渗透和扩张,是 交往全球化的广泛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旧全球化时代。新全球化时代是指20世纪下半 叶至今,是交往全球化的多维度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无论在交往的性质、动力还是 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与旧全球化时代不同的崭新风貌。 一、全球化时代的交往 新全球化时代作为交往全球化的一个特定阶段,既带有旧全球化时代交往的印记,又 有着与之迥然不同的诸多特征,它是交往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横断面,同时又为全球交 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着历史前提。 (一)全球交往动力与性质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 ‘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 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 不利的地位。”[2]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一段讲话。正如有 人所说,“在分配经济利益的蛋糕时,仍然是大块蛋糕分给少数人,其他人只得到蛋糕 屑。”可见,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仍然是交往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推动并主导着 交往全球化的进程,交往的全球化是历史上资本的继续扩张。当然,这样说还是比较笼 统的,这是由于: 第一,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贫富之间的对立也是十分严重的。至于西方发 达国家的贫困阶层,不但不一定在交往全球化的进程中获益,其利益还可能遭到进一步 损害,从而出现了“第三世界化”的反全球化斗争。所谓“第三世界化”是指原来的“ 第一世界”出现了贫困化与边缘化(虽然这种贫困与边缘化不能与穷国的类比),但同时 原来的第三世界却出现了大批可以在全球经济中行动自由、富可敌国的新富。在“第一 世界”,跨国公司为增加竞争力向外转移投资,原有“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冲击下 处在崩溃中,外来移民大量进入,当地居民把自己失业与收入下降的原因自然归咎为全 球化。在第三世界,少数富者是进入全球经济体系了,但更多的穷人却仍在艰难度日。 因此,进一步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富有阶层是交往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 第二,除了西方国家之外,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等进步 力量也是交往全球化的推动力。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表面上似乎是对全球交往进程的 “割裂”,但从其代表着一种自由、平等、公平、合理的交往模式来看,它实际上标志 着全球交往的性质已经开始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发展 中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等进步因素作为新兴的非西方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整个全球交 往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开始了。 除了上述各类主权国家之外,在全球化时代,又增加了一种重要的力量——非国家行 为主体,特别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从而打破了经济发 展的民族国家界限,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直接联系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领域交往的全 球化。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观等出现了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