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4)01-0001-08 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种科学理论说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如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例如从 农奴制中生长出资本主义。”[1](P311)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 结构及其变迁的产物,这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这种看法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另一 个方面,即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内在动力,恰恰是人的发展。社会结构是人在历史创造 活动中,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是在人的历史创造活动 的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变迁,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个规 律的首要内容是,社会结构完全是为了人而建立的,是为了更好地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 变迁的。概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两个方面,我们的结论是,社会结构是合目的性和合规 律性的统一,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以人为 本”的社会结构观。 一、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社会结构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理解。在哲学上,社会结构被看 作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由社会的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的综合而构成的。在社会学上,社会结构被界定为各种社会群体和力量之间所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关系,这主要是指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或社会群体结构。前一个时期,社会 结构也成为讨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认为目前我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仍然处于“底 部大、中间小、上头小”的格局,如果我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 结构时,社会就显得比较稳定了。这里所说的社会结构,实际上是指不同收入者的社会 群体结构。中等收入者为“中间”群体,“两头”是指高收入者群体与低收入者群体。 在讨论解决“三农”问题时,又提出了“社会二元结构”的问题,它包含有经济二元结 构、从业人口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多种含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社会结构的提 法,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关于社会结构概念的如此之多,说明社会结构具有多 层次性,而且与人的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结构等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来研究 社会结构,因而可以获得不同的社会结构概念。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结构,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 关系的总和。他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 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 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 社会意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2](第2卷,P32)这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基本 观点的阐述,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结构的概括。根据这种分析,社会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等方面的内涵。生产力结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 础,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中介,它是建立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又是政治结构 和社会意识结构得以建立的基础。 在社会结构理论中,首先涉及的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关于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的论断,已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 规定。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即是经济关系。他说:“人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建立在生 产上面,建立在这种或那种社会生产上面,这种社会生产的关系,我们恰恰就称之为经 济关系。”[3](P488)因此,生产关系的总和即是经济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则是由经 济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由此推之,政治结构应该是由政治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意识 结构也是由社会意识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概括地说:社会关系 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生产力结构也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吗?回答应该是 肯定的。根据通常的说法,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改造、控制和保护自 然,以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根据生产力的这个定义,生产力中的自然,不是与人无关 的“自在自然”,而已经是人与之发生关系的“为我自然”。在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这些“自然”物中,就包含着人的需要的对象化,因而它是社会的产物。因此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关系。所以,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 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 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2](第1卷,P81)我们不能把人对 他物的关系等同于动物对他物的关系,不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自然内部的关系,而 应该看作是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