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世界观与哲学价值论的统一

作 者:
曾荻 

作者简介:
曾荻 西南财经大学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化,哲学观念也自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这变化中最核心的是对哲学自身的重新认识。那么,怎样来认识处于世纪之交的现代哲学呢?有论者认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发展史相伴,人类哲学思想经历了由“知识总汇”到“科学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道路,而今随着科学的巨大发展,哲学世界观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在哲学价值论中获得了新生。实际情况是,哲学从来就是世界观,现在仍然是,将来也同样是;同时,价值论也从来就是哲学应有之义,也永远是哲学应有之义。没有“价值”的哲学也是不会产生的。哲学世界观与哲学价值论是统一的。割裂了哲学世界观和哲学价值论的统一既不可能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也不可能驳倒唯心主义,极有可能的是坚持的是机械的唯物主义,驳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世界观与哲学价值论的关系到底怎样呢?下面笔者将做一简要剖析。

      哲学是干什么的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回答是,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爱智慧”的认识活动,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一句话,哲学和科学一样,在于探索世界的奥秘。当然,人们也对哲学和科学做了分工,那就是各门具体科学是关于世界各个领域的,是研究各种经验现象间的联系的;哲学则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切领域的,是研究各种经验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和共同规律的。这种关于哲学本性的理解是有道理的,是符合人类哲学思维发展史的。从古代以“知识总汇”面貌出现的哲学,到近代以“科学之科学”面貌出现的哲学,一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如此。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它的世界观性质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只是,伴随着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它的世界观性质一天比一天更明朗罢了。在古代哲学那里哲学与科学是浑然一体的。例如西方的“原子论”与东方的“五行说”都即可以看做是科学命题,又可以看做是“世界观”命题,二者几乎是不加区别的。即使有区别,也不是内外之别,轻重之别,而只是内容之别。在统一的知识体系中,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和科学是融为一体的。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不就把亚氏的哲学思想并列于具体科学思想,把它编为一册,列于“物理学之后”吗。但是,没有区别,没有侧重并不是说就没有象现代意义上所讲的哲学世界观。哲学世界观确实萌芽了,只是它还紧紧地包裹在人类未分化的知识中。到了近代伴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人类知识开始分化,各门实证科学纷纷自立门户。面对这种形势,哲学经历了一切生死存亡的巨大蜕变,那就是企图成为既包括一切,又凌驾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从现象上看它的意义在于:(1 )进一步明确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2)突出了哲学的优先地位; 这种哲学从本质上看其意义则在于它终于让早已孕育在人类知识中的世界观脱壳而出,即终于显露了哲学的世界观性质。但是,近代以“科学之科学”面貌出现的典型哲学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神学性质和内容上的牵强附会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辉。在黑格尔之后,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卓越的理论工作建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才真正地体现了哲学的世界观性质。恩格斯曾经讲到,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页。)这就是哲学世界观的简史。

      然而,伴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伴随着人类社会与外部世界矛盾的复杂化,以关心人类自身命运为已任的哲学对自己进行了反思,一场反叛传统哲学,重塑现代哲学的哲学运动早在西方知识界、哲学界兴起。近些年来,这场哲学变革运动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了国门,和正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界对传统哲学重新审视的理论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世纪之交引人注目的哲学现象。在这场哲学运动中,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那种认为哲学世界观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哲学应该也只能在哲学价值论中获得新生的观点(本文姑且称它为“哲学价值论”)。分析它,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哲学的本性。

      哲学价值论为什么要取代被视为单纯的哲学世界观的传统哲学呢?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个:(1)科学的巨大成功,使哲学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功能消失殆尽。他们认为“哲学不可能是世界观,不应该是世界观,没必要是世界观”,哲学做了一个长长的科学之梦,现在该醒了。(2 )哲学世界观自身的形而上学性使哲学或封闭于理念的“阴影王国”,或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其结果是走向玄学清谈,走向神秘主义、宿命论,而忽视了它于人及人类社会的责任。它没有,也无力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尖锐的各种问题。哲学价值论对传统哲学做了上述批判之后,也相应地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哲学重新定型的基点:(1 )从拟科学到拟价值的重新定型。他们认为: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科学化的弱化是与哲学价值化的强化同时的。这就是说,哲学的兴奋中心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化到价值化的过程。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或是人本主义,无不把价值置于哲学的核心。哲学价值论不再去追问“世界是什么”,而是问“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它把认识外在世界的任务留给具体科学,而自己则专司人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或应该关系。(2)从形而上学性、抽象性到哲学对象的多样性、具体性的“还原”。他们认为,哲学如果存在的话,那么必须赋予哲学以新的东西,这就是将曾经超越其它方式的哲学重新“还原”到其它研究方式之中。“还原”与“终结”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哲学。“终结”前哲学既以“大一统”自居,“终结”后的哲学就成了多元化的万花筒。哲学不再是“纯化”的哲学,已变成带有限制性定语的哲学,它被嫁接到科学的思考方式上了。哲学成为语言学工具,成为人生哲学,成为伦理原则,成为宗教式、科学式、艺术式、审美式…哲学被分解了,有多少种思考方式(方位),就有多少种哲学,它失去了昔日的王冠地位,加入了“世俗”的行列。可以看出,这一基点实际上是前一基点的延伸、具体化,都旨在克服他们所认为的哲学世界观所具有的漠视人的意愿、需要的缺陷,让哲学再度辉煌。这就是企图反叛、并取代哲学世界观的哲学价值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