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1-0037-08 长期以来,国内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一直受哲学评价标准变化的深刻影响。从改革开放 前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标准来评价马克思哲学和传统哲学,到改革开放初期用 这个标准评价现代西方哲学,再到目前一些学者摒弃这一标准,转而用现代西方哲学为 参照来解释和评价马克思哲学,随着评价标准的转换,人们对马克思哲学地位和价值的 认识也越来越难以统一。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一些人力主摒弃“两 个对子”这一评价标准,用现代西方哲学为参照来解释和评价马克思哲学;一些人仍然 坚持以“两个对子”为评价标准;一些人则力图发现一些新的逻辑起点,重构马克思哲 学。由于缺乏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致使人们在对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 形而上学关系的认识,以至其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中的地位的认识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分 歧。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坚持用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 致使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往往陷于追求“新名词”和“新表述”的怪圈之中而不能 自拔。 因此,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 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也就成了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必须首先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 正确认识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首先必须从马克思哲学的原始文本出发,准确理解 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 纵观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并没有给自己的哲学一个最终的确定的名称,而 是在不同的场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1]、“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1]、 “实践的唯物主义。”[1]、“我的辩证方法”[2]、“为历史服务的哲学”[1]、“人 的科学”[3]、“资本的理论,即现代社会结构的理论”[4]等,恩格斯也在不同的场合 把马克思和自己的哲学称为“现代唯物主义”[5]、“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5] 、“自觉的辩证法”[5]、“唯物主义历史观”[5],“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 共产主义世界观”[5]、“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5]、“马克思的辩证法 ”[5]、“唯物主义方法”[5]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后人在理解马克思哲学上 的困惑:不论是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 “人的科学”、“为历史服务的哲学”、“辩证方法”,还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或“唯物主义方法”,都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哲 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坚持从“本体论”、 “认识论”、“历史观”和“辩证法”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全面”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甚至直至今日,国内学术界仍然把“本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念念不忘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但是,这种研究模式存在着两个 非常明显的弊端:一是把作为“一块整钢”的马克思哲学人为地分割成了只是在概念推 理中才能发生联系的几个孤立的部分,使活生生的马克思哲学成为了只是在概念表述上 才能体现出优越性的理论教条;二是混淆了马克思哲学与其它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 的界线,有人认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同属于一个哲学形态,都是现代哲学。有 人则像海德格尔等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家那样,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6],马克思 哲学与其他的西方哲学流派如尼采哲学并无本质区别,充其量只是在形而上学的模式下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倒,但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 实际上,如果坚持从马克思哲学的原始文本出发,全面考察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 而不是仅仅抓住马克思的片言只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新哲学既反对以费尔巴哈为 代表的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旧唯物主义,也反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把一切归结为精神 的唯心主义;既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也反对费尔巴哈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抽 象概念体系。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它们虽然在本 体论的逻辑起点上截然不同,从而形成了从精神还是从物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两条截然 不同的道路,但他们作为传统形而上学框架内的孪生兄弟,共同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重 大缺陷,即从纯粹概念出发建构绝对体系,从而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哲学脱离现实[7] 。这就是马克思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 出于在理论与实际关系上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倒,马克思哲学相对于旧哲学的根本性 转折就在于:一是摆脱了旧哲学(既包括旧唯物主义,也包括旧唯心主义)从纯粹概念出 发建立绝对体系的俗套,把自己的哲学视为开放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哲学 ;二是摆脱了旧哲学单一认识世界的功能,转向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三是改 变了传统哲学专一致力于“形上”之思,以远离尘世为荣的世俗,以促进绝大多数人以 至全人类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也就是说,它摆脱了以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基本类型 的、“为了知而追求知识,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束缚,发展成为 一种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更为高级的哲学形态[8]。它是一种“反形而上学 哲学”或“非形而上学哲学”,是在终结和扬弃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哲学 。这种新哲学在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上与传统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现实,以批判现实、认识现实、改造现实为主旨 一是在认识方法上,坚持从动态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出发来认识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 界,而不是从“现实”或从“人”的抽象概念出发来建立各种体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坚持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认识方法上,习惯于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事物变成“抽象概 念”,然后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仅仅依靠逻辑推论建立绝对的体系,从而使自己的认识 从一开始就离现实越来越远。而马克思则走着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相反的道路,反复强 调在研究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必须时刻坚持从现实社会条件出发,“就是在理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