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

——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系湖南省桃江县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背景来探讨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首先分析 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如何成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接着分 析了马克思怎样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往后的发展, 最后提出怎样从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中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意义 。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4)01-152-06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 课题之一。不仅对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此,对从事其他哲学学科、特别是 西方哲学研究者也如此。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其他方 面的研究很难有顺利的发展,更难充分发挥这些研究的现实作用。为了深刻认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怎样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这种变 革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 怎样从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这些都是 应当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想法。

      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以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继承了其唯物 主义的基本内核。正如许多专家早已指出的,这种说法虽然符合事实,但并不全面。在 西方哲学中,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不只是德国古典哲学,更不只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而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所有重要的优秀思想遗产。就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更为广义的理论 背景来说,还包括马克思对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作的科学的总结 和概括。

      其实,在理论来源上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和科学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只是马克思在哲 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有 着根本性区别的新哲学,从而超越(本文所谓超越都是指超出界限,并非全盘否定)了这 些遗产。这种超越不只是对他以前的个别哲学家、个别哲学流派或者个别国家和个别时 代的超越,而是对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西方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 也不只是个别哲学观点和哲学理论的超越,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 式的超越。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超越,我们才能说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更是革命性 的变更。而这种变更又适逢其时地适应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换言之,马克思在 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科学地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西方哲学已陷入了深刻的困境和危机 之中,为了得以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更。

      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由笛卡尔肇始的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向被公认为是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不同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那里有不同的表 现形式。例如经验论和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都各有其特 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就一直很是激烈,无论从 理论上说还是从社会阶级背景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又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这突 出地表现在如下三点上。第一,它们都撇开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信仰主义限 制,肯定人本身具有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认知其所面对的世界的能力,后者就是 广义的人的理性。对理性和理性能力的肯定和倡导,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的转向的前提 。第二,它们都把心灵和身体、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明 确区分开来(这就是所谓主客二分),并由此出发而把主体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 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认识客体(人所面对的世界)当作它们的哲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以充分 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由此得以建立,哲学基本问题更是突出地表现为主客、 心物、思有的关系问题,它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及 科学反对宗教开辟了道路。第三,它们把在理性的旗帜下,从主客二分出发建立一个完 整的认识论体系,并进而建立一个关于整个世界图景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当作其哲学 研究的根本目标。这种体系、特别是认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的认识、特别是对自然 界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

      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 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然而,由于三者 在后来的发展中都越来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都被绝对化而转向其反面,以致以 之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对理性的倡 导转化成了对理性的迷信或者说绝对理性主义,似乎不仅一切认识问题、而且一切社会 问题,都可以在理性的光环下获得解决。最可靠的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最理想的社会是 理性社会。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说反而堵塞了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进一 步获得真知的道路;从社会上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成了社 会进步的障碍。又如,主客的区分导致主客分离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本身就蕴含着脱离 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无法解释人的认识中主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也无法使人获 得真知,最后必然倒向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是彻底发挥二元论的必然结局。笛卡尔以 来的唯理论者外表上肯定知识和真理的可靠性,但那不是依据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 是依据所谓万能的上帝所赋予的观念(天赋观念)或者作为上帝的理念化的绝对观念的保 证,因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独断论。一旦排除了上帝或抽象的绝对观念,独断 论同样必然转向怀疑论。再如,近代哲学家在理性主义前提下从二元分立出发所建立的 哲学体系,由于被绝对化由促进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思 辨形而上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而这就成了科学发展的阻力了。这种体系本来是由人 所建立的,然而由于体系被绝对化,人就成了体系中的一个次要环节,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也就消融于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