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3)04-0031-09 一 唯物史观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他们的历史观只能为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种方 便,它离开了现实历史就毫无价值;它并不提供用来剪裁历史的万古不变的教条、药方 和公式;它必须随着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毫无疑问,结合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新问题来深化研究和发展唯物史观,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任务和使命。 为此,我们需要重温唯物史观创始人关于这个历史观的实质的精辟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 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 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 由此不难看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史观的同义语。 唯物史观就是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而共产主义者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实践唯物主义主张:“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 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实践唯物主义还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世界之所以要改变,是因为这个世界不令人满意,有不合理之处。这是一种价值判断 。换言之,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合理,对世界的不满足,是价值评价的结果。 实践不仅是检验人的思维真理性的标准,而且是价值评价的标准。列宁说:“必须把 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 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实践中主体和客体关系包含着三个侧面:1)物质改造关系;2)认识关系;3)价值关系 。三者构成统一的实践过程。从认识关系派生出真理观的问题;从价值关系派生出价值 观的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唯物主义的 价值观是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这两个出发点统一于唯物主义历史观 之中。这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因此,从理论本身的逻辑来说,坚持实践唯物主义,一切从现实实践出发,即一切从 客观实际出发,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也正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 义。探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何以能统一起来,如何统一起来,是丰 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按照上述理解,当我们考虑如何深化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研究时,必须面对当今中国和 世界的现实,把现实的新问题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现实问题之一,是如何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高度解决改革开放的根本道路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较量:是走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异化道 路,还是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道路。走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异化道路,其结果是扩大 两极分化,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代价。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国情不同 于西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大多数,走西方异化道路,后果是不堪设想 的。这个理解很耐人寻味。历史反复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改革开 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才是富民强国之 路。唯物史观认为,广大劳动群众是现实生产力的主体,牺牲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不但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而会破坏社会生产力,导致社会动荡。这也正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内涵。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上,要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发展生产力。问题在于如何对待市 场机制的负面影响。如果对这种负面影响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不能设法把市场机制的 弊端限制在最低限度,将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这是关系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 改革不能搞“单项推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协调。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不合理的上层建筑就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势必加剧腐败。那种 以市场经济万能论来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根本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 另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使各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 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世界历史的形成是民族内部的交往扩大为世界各民族之间 交往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交往实践扩大为世界普遍交往的实践,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 必然。 进一步地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 研究经济全球化,要注意区分:1)经济全球化作为不以任何个人和势力的主观意志、 价值观念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和发展趋势;2)作为不同政治势力的全球战略,二者不可混 同,当然,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 由此决定,经济全球化不能不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