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哲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8 月14日至1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 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期间,与会 代表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氛围中,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讨。现 将会议的主要论题及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一、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及主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哲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是推动哲学理论进步最关键的环节。学者们 指出,今天有些人不太注重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只是一味地求新逐异,这对哲学的纵深 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与会代表强调,不管研究哪个部门哲学、领域哲学或分支哲学,首 先要在哲学基础研究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尽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关注的问题,哲学的 观念、形态和研究范式也处在不断自我更新和变异之中,但这并不等于哲学没有一以贯 之的本性。哲学始终有一个隐性的本性,哲学离不开人的生活、人的本性,哲学是人的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不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取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当然注重基础理论 研究并不意味着使哲学脱离时代,哲学的本性就是不断地自我更新,而这恰恰反映了人 的本性。

      以上述见解为基础,与会学者探讨了在当代哲学背景下,哲学基础理论应着重关注的 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包括:(1)当今时代与当代哲学,即在理论上如何概括、表达当今 时代?新时代的哲学究竟发生了和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20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与理论命题究竟是什么?如何评估“拒斥形而上学”、“观察渗透理论”、“本体论的 承诺”、“合法的偏见”、“存在的遗忘”等命题的价值与意义?(3)当代哲学观,即应 如何以哲学观的变革为突破口,搭建新的思想平台?能否及如何将马克思哲学观与其它 哲学观放在一起来思考?(4)辩证法理论,即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的研究如何深入?(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即在当代语境中,应如何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

      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与会代表围绕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有学者从五个角度和层次详细探讨了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研究范式与思想平 台;(2)物化的时代与哲学的使命;(3)问题与范畴;(4)一种游戏,多种玩法;(5)在“ 无诗的时代”,哲人何为?有学者认为过去我们只重视实体性研究而没有关注思维方法 。哲学正在走向生活世界,其认识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应是逻辑加直 觉的方法,而不能是纯粹科学主义方法,科学主义认识方法难以把握丰富的人的世界。 有的学者提出应当同时重视对哲学史和文本的研究,如果分开操作,理论会越来越空洞 ,而哲学史研究则会越来越史料化、专门化,因此,哲学研究应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 起。有学者进而追问,只关注文本是否会压制哲学研究中应有的激情?这部分学者强调 ,哲学研究应直面时代的思想焦虑,怀抱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把激情与理性内在地结 合在一起。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哲学向何而思,如何入世”的问题,并从哲学基础 理论与现代汉语哲学的视域给予了解答,阐述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四个维度:现代性维度 、基础性维度、汉语性维度、中国性维度。还有学者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如何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问题,强调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理解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的参考价 值。有学者针对国内哲学界将马克思哲学学院化的倾向,强调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在 于从一种反现代性立场出发,将西方哲学现代学院传统勘定为资产阶级高级文化的组成 部分,并宣告与之决裂。因此试图在学院的问题框架内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是不得要领 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向度是一个伦理学向度。不少学者在对学院化倾向相对于意识形 态化倾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对学院化方式能否感受真实的马克思表 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三、辩证法问题

      辩证法问题是此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学者针对这一国内学术界相对沉闷的 领域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探讨。有学者从追问“什么是辩证法” 入手,考察了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思想资源,阐释了马克思对于辩证法的改造。有学 者深入分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宗教前提,阐释了黑格尔提出辩证法的深层根据,认为青 年黑格尔是在对基督教的深入研究中发展出了思辨辩证法,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 关联。有学者深入考察了辩证法与历史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认为历史性问题从根本上是 辩证法问题。从历史性问题入手,辩证法就不能从方法论意义上来理解,而必须从本体 论意义上来理解。学者们对辩证法的深层根据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学者认 为辩证法的深层根据在于人的超越性,“哲学”真理不是“科学”真理,经验真理可以 诉诸证伪原则,超验真理只能用思辨方法解决,因此,人的超越性问题需要运用辩证法 的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辩证法不应指向理论,而应指向生活实践。过去的辩证法理论 企图对生活作系统化大全式的把握,这必然使辩证法陷入独断,因此,只有将辩证法作 为实践智慧推广到生活世界之中,才能拯救辩证法。有学者对上述观点表示了不同见解 ,认为辩证法不应是“重建”而应是“回归”,应重视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本性。还有学 者主张应从人特有的本性去理解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形而上与辩证法两种意识形式的矛 盾反映的是物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以一种符合人本性的方式来把握人,辩 证法才能真正超越形而上学,确立其真实根基。

      四、历史观与价值哲学问题

      历史观与价值哲学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又一个讨论热点,许多学者就此提出了新的见 解。有学者明确指出唯物史观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1)反历史决定论的挑战,如波普 尔。(2)唯物史观过时论的挑战,如哈贝马斯。应承认,波普尔的诘难对研究马克思的 历史观有促进作用,哈贝马斯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内容 和基本精神并未过时,唯物史观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 马克思的历史观,而且更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因而具有总体性意义。马克思创立的新唯 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历史生存论”。有学 者从如何看待当代文化决定论对历史决定论的挑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1)文 化决定论是非决定论在当代的表现;(2)文化决定论对丰富与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观有重 大启示意义;(3)文化决定论与历史决定论一样存在着严重缺陷,即共同地忽视现实生 活的复杂性,企图以一种还原主义的方式来理解丰富变动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