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3)12-0009-07 “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自由、促 进人的发展等等,也已作为现实的任务提到中国人的面前。学术界的同仁们写了许多文 字,作了许多讲演来谈论和探讨,除了相同、相似、相补的各种意见外,也有相异、相 左、相争的方面。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究竟是脱离历史的发展、实践的要求抽象地论说 “人”以及“人文关怀”,还是把握住“现实的人”的出发点,历史地具体地讨论中国 的人学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当着力地去研究当代中国“人”的历史定位, 进而从这个“人的实际”出发来规划中国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道路。 一、准确把握当代中国“人”的历史定位的理论实践前提 中国人是人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当代中国“人”作历史定位,不可能离开对人类共 同的发展道路的探讨;当代中国人是从古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对他的历史定位, 也不可能离开对中国社会的运动过程的研究。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准确把握当代 中国“人”历史定位的理论实践前提。 1.人类必经的三大社会形态与中国人的当代处境。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其“经济学笔 记”中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 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 展着”,人们使用手工工具,从事小生产,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物的依赖性 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 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人们使用近现代工具,从事社会性 大生产,同时建立有着全面关系的市场经济。作为市场主体,人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但 他们又被物化的关系所支配、所奴役。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发展准备了下一个新社会形态 的到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 础上的自由个性”是这一新社会形态的特征。(注:马克思:《经济学笔记》(1857-185 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2-104页。)到达这一新社会形态,人创 造出高度的生产力和极其丰富的劳动产品,从而消除了剥削与按劳分配的可能性和必要 性,并摆脱旧式分工的限制,真正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的这一“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人们都可以断定:当代中国“人”正处 在由第一大社会形态向第二大社会形态过渡的时代。因为中国正在实现工业化同时建立 市场经济体系;中国人正在获得对物依赖条件下的独立性。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课题是: 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以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以个人本位价值观取代整体主义 价值观。中国从19世纪中叶以后就一直在这样做,但还远未完成这三大转变。 2.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代与当代中国人的二元结构。本文认为:用“三大社会形 态”的理论来定位当代中国人是必须的;问题在于:全球范围内由第一大社会形态向第 二大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在各民族同时地发生的突变,而是一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不平 衡到平衡、充满着矛盾冲突的长过程。这就使中国人的历史地位有了极大的复杂性。解 析这种复杂性,用得着马克思的另一个重大的理论,这就是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理 论。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 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 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在这样的“世界历 史性”的时代,西方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同东方的陈旧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 式是二元并存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极不平衡的图景,而具有扩张本性的当时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交往方式,又强行输入落后民族,进而把世界范围内的二元并存结构转化为各该 民族范围内先进生产方式和落后生产方式的二元并存结构。在这些民族中,人类的“第 一大社会形态”和“第二大社会形态”同时存在,既有工业文明又有农业文明、既有民 主政治力量又有专制政治力量、既有个人本位价值观又有整体本位价值观。这是我们在 判定当代中国“人”的历史定位时必须注意的。 3.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先进品格。问题不仅在于中国在19世纪 中叶以后变成了二元结构的社会,更在于从这种国情出发的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自己 历史的实践走向。马克思说过人具有“一般本性”,(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09页。)这个“一般本性”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而是人的实践本质,以及由这种实践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也就是人在 实践中不断改变和创造自我的本性,“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2页。)20世 纪以来,中国人民从事了怎样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又怎样地改变着中国人的本性,形成 独特的历史品格,这正是我们在为当代中国人定位时必须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