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就表明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普适的。我们知 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并不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听说物理学的中国化?化 学的中国化?数学的中国化?没有,从来没有,尽管也存在风格迥异的各种物理学派、化 学学派、数学学派,但一旦有定论了,那结论马上就消褪了各种色彩,而成了普遍的、 各学派共有的并共同接受的东西。所以,国王要求阿基米德把物理学讲得使他也能听懂 ,阿基米德的回答却是:没有专为国王设计的物理学。然而主义和哲学却不是这样,因 为确实有专为国王设计的主义和哲学。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知道,过去很长时间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理解成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是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因为关于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没有 、也不会有什么中国化的问题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自然科学,马克思主义 哲学也有其特殊性。

      但是,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又表明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不普适的 ,否则它可能就是顽固难化或顽固不化的。当毛泽东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 时,不少人曾有顾虑:毕竟兵不厌诈,岂不怕对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毛泽东的 解释却是,这是人民军队的原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也不可能化为反人民的原则。因 此,既然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那么它与那些化它的主义和哲学之间一定存在 某些共同性、共通性。所以,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自然科学,有其特殊性,但它又 不是完全特殊的,而是与某些主义和哲学有某些相似性、共同性、共通性,因此又是具 有一定普适性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前提。舍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便无从谈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和普适,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不可能是全方位、全盘的,正如中国在追赶西方现代化时不可能全盘西化一样。需要说 明的一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化和西化分开的做法,除了是一种单纯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 的考虑外,在学理上是不通的。马克思主义化应该是、实际上也是西化的一部分和一环 节。那种将西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化或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将马克思主义化理解为其反面 的做法,是一种狭隘的不当的划分。

      马克思哲学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并不就是简单 的马克思化。关键在于化的方向,不是“走向马克思……”,而是“从马克思走向…… ”;不是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或马克思的哲学化,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 思哲学的中国化。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体用倒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只能是部分地化,理论上如此,实践上也如此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或其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还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并在实 践中运用这一武器,都是如此。连邓小平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公开申明:他只接受过共 产主义ABC的教育。

      除了化和被化方面各自的特殊性导致了不可能全盘化和被化外,化也是一种相互关系 ,而绝非一厢情愿。一句话,既然是化,只能是化其可化者,而不能化其不可化者。也 就是说,化和被化至少要有通约之可能。由此便知,那被部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马克思哲学,本身内在地就和中国哲学有某种关联,如此才有化与被化的可能。

      尽管与要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哲学有某种关联性或通约性,但中国哲学就是 中国哲学,无论其思想中有多少对今天仍有意义的可贵成分,但如果不化,其内涵和形 式已经陈旧,它不包含、也不可能包含今天诸如现代化建设等诸多信息。说白了,它已 经不能解决中国实际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化是势所必然。化的结果,中国 哲学仍然是中国哲学,它不可能完全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赞成这样一种主张: 在中国,无论如何大家都在搞中国哲学,如果你有你自己真正的哲学的话),但由于化 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又不同于过去旧有的中国哲学,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 所以我同时赞成这样一种主张:在中国,无论如何大家都在搞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你 有你自己真正的哲学的话)。我这样说,是因为现在有种很奇怪的现象,似乎只有沉埋 于中国的故纸堆中的人才是在搞中国哲学,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背景无关;反过 来,似乎只有沉埋于马克思主义典籍中的人才是在搞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似乎 也与中国哲学的底蕴无关。

      还不止于此。化和被化,除了相互必须存在理论的关联和通约外,还有个价值选择的 问题。实际上,化和被化的,只是有选择的一小部分。这一点马克思本人就说得很明确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列宁则说得更 直接:就是几何学公理,如果与人们利益无关,照样也会被人们抛弃掉。

      既然化与被化只涉及理论的关联性和通约性,既然化与被化只涉及选择与被选择,那 么,我们就必须正视这种现象,将它们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什么化(类似的,可 有俄国化、意大利化、法国化、南斯拉夫化等等,不一而足)的正常现象。同样的理由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作如是观。对此,既不能仅仅从 意识形态的好恶来评判,也不能诉诸“走向马克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