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析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光成 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马列室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世界观的客观与主观

      世界观显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世界”,其二是“观”。作为前者,它是反映在意识中的客观的世界景像;作为后者,它则是人把握世界的主观观念。

      世界观的“世界”方面,表现着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所达到的对世界的认知。从这一方面说,它应是尽可能完整的世界像。它有正误、真假、深浅的区别,有着可检验的客观标准。世界观的这一方面,已经有较多的探讨,但是对观念的方面却认识不足。本文认为,世界观的后一方面主要包括两个内涵:

      第一,世界观是一种智慧。显然,没有人时,世界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真正困难的和有意义的,则是如何达到对客观存在的把握。不难看出,人类肯定一定层次的物质存在是因为人的认识达到了这一物质层次的深度。因此,客观的世界像就并非一种天然或先验地摆在人类面前的事实,而是人能动把握世界的结果。这样,世界观就一方面是客观的世界像,另一方面又是主观的能动智慧。从这里说,这一世界观的“观”,就约略相当于认识论、方法论。但是,事实上,世界观作为智慧,又是远比认识论、方法论广博、深刻的东西——它不但包括了如何建立客观的世界像,而且还包括了人对客观世界像的能动处理;不仅包括了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而且更包括怎样与客观世界打交道的实践理念。这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结合方式的选择和追踪生命在世界中的价值与意义的智慧。哲学史上的各派哲学家,不但提供着一个个新的世界像,而且又是在这种世界观的智慧内涵上作出贡献——或者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如培根、笛卡尔;或者提供一种立身处世、安身立命的基本思路,如老子学说、孔子学说、陆王心学。理论化的世界观如此,同样,解剖现实世界中每一普通人的世界观,亦可看到,也是对合理的物我关系的追寻,对主体参予世界方式的思考,成为人生智慧的基本内容。

      第二,世界观是一种根本的观念。从主体方面说,对世界像认识程度根源于人类把握世界的智慧,而活着的智慧凝固下来就是观念。世界观作为主体的根本观念,它就是人的生命的精神式样。在某一时代的截面上,与外在世界相应的是人的认识与实践,而与前两者相对应的就是人的“心”的、精神的世界。这一精神的世界,为人的一切外在的生命活动提供原则与规律,它展开来就是生命活动的外在图景。因此,它可谓复制人之外在的生命活动“信息密码”。斯多葛哲学提出,与外在的“大宇宙”相应,人有着“灵魂”的小宇宙。康德哲学也提出,与外在世界的统一相应,人的精神也有着内在的统一。而世界观作为观念,作为生命的基本理念,正是表征人的精神的、人格的内在统一的观念。这样的根本观念,事实上就是内在的、精神的主体。

      从主客观两方面说,世界观就如一面反映外物的镜子。我们对这面镜子,既要看到其中反映的客观影像,更应研究镜子为何呈现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影像的内部结构与独特原因。

      二、世界观的内容主干

      主客、物我关系是世界观的内容主干。世界观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干展开的。

      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就是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对人的生命最切已的,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主客关系的组织方式、合理程度、发展状况,直接地决定着人的生存、发展和客观世界为我化的层次与深度。这种客观的存在关系反映在观念上,主客关系就不能不是世界观的核心。世界是肯定人还是否定人,人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与作用,人在世界上是能动的还是消极宿命的,这些问题成为人的世界观的基本主题;推而及于文化,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两分,决定着东西文化的基本性格;是征服自然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谋求,成为人类不同发展时代的主题;同样的,凡宗教就不能不讨论出世与入世;艺术写照人,也总离不开主客冲突与主客同一的形式。这些,都说明着主客关系就是现实的世界的中核。与此同然,哲学作为对现实世界观的理论总结,也是健行有为与清静无为、理性主义与意志主义、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并将这些基本的主客关系问题,作为基本性的哲学问题。可以看到,哲学的这些问题比起抽象的世界性质的形上思考更接近人的现实实践,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更直接的影响。

      主客关系是世界观的内容主干,而世界观的其他问题则是由这一主干生发出的。在现实的世界观中,世界图像正是主客关系图像的一个侧面,纯客观的世界正是人参与其中的,天人交通的世界的一个抽象。正是以这一主客关系的观念为主干,哲学才伸展出本体论、逻辑学、自然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宏大体系。主客、物我关系之于这一体系,正如树干之于树冠,叶脉之于整张叶片之关系一样。

      主客关系之为哲学世界观的主干,事实上已经为哲学史的进展所揭示。古代哲学的中心是本体文化,是世界的纯客观性质。但近代哲学将形上本体论转变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将认识论落实为实践论,现代西方哲学则把“实在”问题转变为“存在”问题和“生活世界”问题。这种哲学研究的进展,这一哲学内容由“形上”到“形下”,由“云端”向生活的降落,便说明了何者在世界观中真正居于中心地位。

      三、世界观的辐射系统

      在内容上,世界观也是有层次的系统。

      人们总是从与已最近的一点切入世界。人们也总是从与已最近的一点概括世界的性质。因为世界观是主客矛盾的解决方式,因为世界观是人生活于客观世界之中的基本的生命理念,因此,人的生活世界就总是人的世界观的实际的升起处。人总是透过生活世界,去透视更广远的存在,以至领悟宇宙整体存在的性质的。由此,世界表现了以下的性质:第一,同世界上一切运动着的事物一样,世界观是一个矢向的系统。它是“外向性”的。在这一矢向系统中,与主体生活最切近的存在处在起始的层次上,依据与生活世界的距离,客观世界的其他层次的存在则处在较外、较远的层次上。第二,作为一个矢向过程,世界观是一个由抽象走向具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起始的生活世界,显然作为其永久性的收获物而为以后发展中的整个体系所持有。这一世界观的建立过程与内在逻辑结构,如黑格尔所揭示的,是终点始终带着始点的,围绕始点这一核心展开的丰富化和具体化的过程。第三,作为观念,世界观是殊相与共相的统一。世界观无疑是共相观念。但是,作为一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的共相观念显然是从殊相观念发展出的,它是具体共相而不是抽象共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