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苑 内容提要 本文对近年来主张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属于“中间派”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文章认为,判断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必须看到它有两个怀疑,即不仅怀疑人的认识能力,而且怀疑感觉之外的物的存在。列宁称不可知论为“中间派”,是就其理论上的不彻底性而言的,并不是说不可知论在哲学阵营上是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相并列的另一个派别。唯物主义同不可知论的争论是两条哲学路线之间的争论,而唯心主义同不可知论的争论则属于同一哲学路线内部的争论。 不可知论的哲学属性问题,在学术界早有争论。70年代以前,主要是两大阵营说之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不可知论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还是唯心主义阵营。近年来,这个问题被重新提出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不可知论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而是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中间派”。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是需要商榷的。 一、“不可知论”仅是一种否认世界可知性的理论吗 主张不可知论为“中间派”的同志,首先是从以下命题出发的:不可知论指的是否认世界可知性或者是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可能性的一种哲学理论。在他们看来,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彻底的唯心主义也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因此,不可知论同唯物主义不是一回事,同唯心主义也不是一回事,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不可知论既非唯物主义也非唯心主义”的结论。 问题是:不可知论仅仅是一种否认世界可知性的理论吗? 不可知论的胚胎是古代的怀疑论。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怀疑论的代表人物皮浪根本怀疑物的存在,怀疑感性知识的可靠性。他说:“没有任何事物真正是这样的,(像判断的那样),只是人们按照风俗习惯来进行活动。每一件行为都既不能说是这样的,也不能说是那样的。”〔1〕怀疑论的特点就是怀疑一切,“不作任何判断”, “不发表任何意见”,唯以“怀疑”本身不可怀疑,以此追求内心的宁静。 怀疑论经过“脱胎换骨”,演化成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在不可知论中,休谟和康德是典型的代表。 休谟认为,一切观念都来自知觉,而知觉之外有无存在,存在什么,一概不知。休谟在理论上抓住旧唯物主义中主体的受动性、认识的直观性的缺陷,认为既然认识只能来自直观,而直观又是受动的,因此这种直观认识的来源是无法解决的。他说:“任何一个能思想的人都不会怀疑:当我们说‘这所房子’和‘那棵树’的时候,我们所考虑的存在物不是别的,只是心中的一些知觉”。〔2〕就是说, 人的认识不可能超出知觉之外,除了知觉,“不能想像任何一种的存在”。这样,休谟从怀疑人的认识能力出发,走向了对感觉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怀疑。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恩格斯公开明白地说过,他和不可知论者的区分不仅在于不可知论者怀疑模写的正确性,而且还在于不可知论者怀疑能否说物本身,能否‘确实地’知道物的存在。”〔3〕 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承认“自在之物”是“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4 〕这是康德不同于休谟的地方。但是,康德随后又走上了休谟的道路,把“自在之物”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思维和存在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人的认识能力只能停留在此岸,不可能到达自在之物所处的彼岸。按照康德的逻辑,必然陷于矛盾之中:既然人没有能力认识“自在之物”,即“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那么如何证明它是存在的呢?又如何证明人所认识的是物的表象?其结果,“自在之物”成了一种虚设的假定,空洞的虚无。 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可知论有两个怀疑:一是怀疑人的认识能力,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二是怀疑感觉之外的物的存在,怀疑认识的对象——外部世界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不可知论的本质“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关于这些物本身(即自在之物,如果用贝克莱所反驳的那些唯物主义者的话来说,就是‘自在客体’),我们是根本不能确实知道的,这就是不可知论者的十分肯定的声明。”〔5 〕当然,不可知论没有像彻底的唯心主义那样直接否认感觉之外的客观实在,也没有像彻底的唯心主义那样公开地把世界说成“是我们的感觉”,而是采用世界不可认识的说法,来回避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可知论不承认感觉之外有“确实可靠’的东西,宣称除了知觉,“不能想像任何一种的存在”,也就否定了认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关系,在实质上倒向了唯心主义。 事实是,不可知论从否定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不能不在经验、规律、时空、因果性、真理等一系列哲学问题上作出错误的结论。对此,列宁曾有大量的论述。在经验问题上,列宁认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都“否定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否定经验认识中的客观真理”;〔6〕在规律问题上,列宁指出:“康德和休谟共有的基本思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7〕在时空问题上,列宁说:“康德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是站在唯心主义方面的”;〔8 〕在因果性问题上,列宁指出:“因果性问题上的主观主义路线就是哲学唯心主义(休谟和康德的因果性理论是它的变种)”;〔9〕在真理问题上,列宁指出,在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者看来“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10〕显然,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不可知论的观点和唯心主义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二、列宁是在什么意义上称不可知论为“中间派”的